谁将讼风伯,谓天惩雨师。
天阍几万里,聩聩安得知。
谁将讼风伯,谓天惩雨师。
天阍几万里,聩聩安得知。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潜的作品,名为《秋风叹四首(其二)》。从这短小的摘录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界变化的深刻感慨以及他内心世界的某种哀愁。
“谁将讼风伯,谓天惩雨师。”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秋风和秋雨的无奈与质疑。在古代文化中,常有“风伯”、“雨师”之称,用以形容自然界中的风和雨。这里,“讼风伯”和“谓天惩雨师”则是将自然现象拟人化,好像在审问或责备它们为何如此这般。
“天阍几万里,聩聩安得知。”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消息的渴望与困惑。在古代,没有现代通讯手段,消息传递极其不便。诗中“天阍”指的是遥远的边疆或天际,“几万里”形容距离之远,“聩聩”则是形容耳鸣或声音微弱,意在表达即使是最细小的声音也难以穿越这般长远的距离。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秋天特有的风和雨所引起的情感波动,以及通过这种自然现象所抒发的个人情怀。
南峰东峰总寒山,山之佳以多流泉。
吴人疏剔惯缀景,谁能一一分根源。
设云彼非此乃是,是谓执象求言诠。
寒山别墅适小憩,山鸟春花喜有缘。
就中脩篁为最美,个个玉节临冰渊。
范家名园一墙隔,过门更不劳陟峦。
各有所长异眼界,总无些俗娱情田。
听雪之阁我予额,雪声雪色皆依然。
便拟聚星一再叠,兴寄非色非声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