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松横谷石溪斜,纵入深山却是家。
岩阁有窗皆纳树,竹炉无火不烹茶。
馀多浓翠全因暖,著几新红幻作霞。
应接万奇真莫暇,分毫方寸那曾加。
老松横谷石溪斜,纵入深山却是家。
岩阁有窗皆纳树,竹炉无火不烹茶。
馀多浓翠全因暖,著几新红幻作霞。
应接万奇真莫暇,分毫方寸那曾加。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山林景象。诗人以“老松横谷石溪斜”开篇,生动地勾勒出山间老松横卧于山谷与溪流旁的自然景观,展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生命力。接着,“纵入深山却是家”,表达了诗人对深山的喜爱和归属感,仿佛山林不仅是自然的景致,更是心灵的栖息之地。
“岩阁有窗皆纳树,竹炉无火不烹茶。”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生活的闲适与雅致。岩阁之窗,不仅可以看到窗外的树木,更暗示着与自然的亲密接触;竹炉虽无火,却能煮茶,体现了诗人对生活情趣的追求,即使在简朴的环境中也能找到生活的乐趣。
“馀多浓翠全因暖,著几新红幻作霞。”这两句通过色彩的变化,展现了季节更替之美。浓绿与新红,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也象征着生命的循环与变化。诗人将这种自然现象比作“幻作霞”,既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蕴含了对生命短暂而美好的感慨。
最后,“应接万奇真莫暇,分毫方寸那曾加。”这两句表达了诗人面对大自然的万千奇景时,内心充满了敬畏与喜悦,以至于无法一一细数,也无法在心中增添丝毫杂念。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是对内心纯净状态的向往,体现了诗人追求精神世界的高洁与宁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美学的独到见解,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