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据炎方第一州,旌旗曾向此中留。
台光不逐春光改,花影长随桂影浮。
谁谓岭云收白雨,偶然莎径入青眸。
它年南北遥相望,应记匆匆秉烛游。
亭据炎方第一州,旌旗曾向此中留。
台光不逐春光改,花影长随桂影浮。
谁谓岭云收白雨,偶然莎径入青眸。
它年南北遥相望,应记匆匆秉烛游。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登临台光亭的所见所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情感。首联“亭据炎方第一州,旌旗曾向此中留”点明了地点与历史痕迹,暗示了此地的重要性与过往的辉煌。接着,“台光不逐春光改,花影长随桂影浮”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景象以生命,表现了四季更迭中,台光亭的景色依旧如故,花影与桂影相互映衬,展现出一种永恒之美。
“谁谓岭云收白雨,偶然莎径入青眸”则通过对比与想象,描绘了云雨变幻的自然景象,以及偶然间莎草小径映入眼帘的情景,富有诗意地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最后,“它年南北遥相望,应记匆匆秉烛游”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与对这次匆匆一游的珍视,预示着未来无论身处何方,都会怀念这次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经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切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蕴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惜。
交契三生在,违离百念休。
杜门烦枉驾,力疾喜登楼。
击节听高论,持杯散暮愁。
诸公争屈致,故里可淹留。
科第休云晚,行藏却自由。
安边须远略,造膝待前筹。
雨泊中川屿,风帆古括州。
知津君已熟,惜别我何忧。
京口留青眼,澄江正白头。
或纾知己问,已负杀身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