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牛角弯环,我牛尾秃速。
共拈短笛与长鞭,南陇东冈去相逐。
日斜草远牛行迟,牛劳牛饥唯我知;
牛上唱歌牛下坐,夜归还向牛边卧。
长年牧牛百不忧,但恐输租卖我牛。
尔牛角弯环,我牛尾秃速。
共拈短笛与长鞭,南陇东冈去相逐。
日斜草远牛行迟,牛劳牛饥唯我知;
牛上唱歌牛下坐,夜归还向牛边卧。
长年牧牛百不忧,但恐输租卖我牛。
这首明代诗人高启的《牧牛词》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乡村牧童生活画面。诗中通过对比牛角弯环与牛尾秃速的形象,展现了牛的形态特征,同时也暗示了牛的年龄和辛劳。牧童手持短笛和长鞭,与牛相伴,一同在南陇东冈间放牧,形象地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日斜草远牛行迟”描绘了傍晚时分,牛儿走得缓慢,显示出它们的疲惫,而“牛劳牛饥唯我知”则表达了牧童对牛的细心照料和深厚感情。接下来的诗句“牛上唱歌牛下坐,夜归还向牛边卧”,写出了牧童与牛的亲密无间,无论白天还是夜晚,他们的生活都围绕着牛展开。
然而,尽管牧童看似无忧无虑,但最后一句“但恐输租卖我牛”却揭示了生活的艰辛,牧童担心无法按时交纳租税,甚至可能因之失去自己的牛。这句诗揭示了当时农民生活的不易,以及社会经济压力对底层人民的影响,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更深的社会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