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月看江乐事浓,踏歌迤逦过山中。
鱼灯海上干霄汉,凤吹楼头弄晚风。
弹剑当歌怜皓魄,呼卢把酒问长空。
诸豪不惮厌厌饮,遥听虾蟆响未终。
花月看江乐事浓,踏歌迤逦过山中。
鱼灯海上干霄汉,凤吹楼头弄晚风。
弹剑当歌怜皓魄,呼卢把酒问长空。
诸豪不惮厌厌饮,遥听虾蟆响未终。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诗人何其伟在元宵节与家族成员欢聚一堂的热闹场景。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节日的欢乐氛围和自然景色的美丽。
首句“花月看江乐事浓”以“花月”点明了元宵节的夜晚,江边的美景与节日的喜庆气氛融为一体,营造出浓厚的欢乐氛围。接着,“踏歌迤逦过山中”描绘了人们在山间小路上边走边唱的情景,生动地表现了节日的热闹与人们的愉悦心情。
“鱼灯海上干霄汉,凤吹楼头弄晚风”两句,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将鱼灯比作冲破云霄的船只,凤吹则象征着轻柔的晚风,形象地描绘了夜晚的景象,同时也寓意着节日的祥和与美好。
“弹剑当歌怜皓魄,呼卢把酒问长空”进一步展示了聚会中的活动,弹剑、歌唱、饮酒、问天,这些行为不仅体现了节日的娱乐性,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最后,“诸豪不惮厌厌饮,遥听虾蟆响未终”一句,通过描述众人畅饮至深夜,远处传来蛤蟆的叫声仍未停歇,形象地展现了聚会的持续时间之长和参与者们的热情不减,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和富有想象力的比喻,成功地捕捉了元宵节家族聚会的欢乐与和谐,展现了明代社会中人们对于节日的重视和庆祝方式的独特魅力。
秋水涓涓。人正远、鱼雁待拂吟笺。
也知游意,多在第二桥边。
花底鸳鸯深处影,柳阴淡隔里湖船。路绵绵。
梦吹旧笛,如此山川。
平生几谢屐,任放歌自得,直上风烟。
峭壁谁家,长啸竟落松前。
十年孤剑万里,又何似、畦分抱瓮泉。
山中酒,且醉餐石髓,白眼青天。
离居迫驰道,晨往内西门。
屏营无顾问,偶逢路人言。
昔有六代宫,今为百姓园。
阿阁馀故基,层城但颓垣。
金铺失严邃,玉座变荒原。
陈昏蚤堕灭,隋奢亟崩奔。
乐极终复悲,替兴相覆翻。
结绮徒构恨,临春工锁冤。
贵嫔艳亦无,丽华皆不存。
高堧鸟乌集,沃壤蓬麻繁。
鸮如拜月魄,蝶化寻芳魂。
草遗旧裙色,花泫新啼痕。
空馀龙津水,流入鱼藻浑。
犹涵睿泽在,尚感阳和恩。
孰知涓滴微,曾悦万乘尊。
坐令刍荛贱,禊饮污其源。
念彼禾黍地,凄然难具论。
宠深乃见辱,涕下还成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