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窥善权洞,一上李公楼。
水玦岩前引,云旌松际浮。
然灯长不夜,垂钓只虚舟。
欲读吴朝刻,真成冒雪游。
来窥善权洞,一上李公楼。
水玦岩前引,云旌松际浮。
然灯长不夜,垂钓只虚舟。
欲读吴朝刻,真成冒雪游。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倪瓒游览善权洞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
首句“来窥善权洞”,点明了游览的目的地——善权洞,一个隐秘而神秘的地方。接着“一上李公楼”则暗示了作者在游览过程中登上了某个高处,以便更好地欣赏周围的景色。
“水玦岩前引,云旌松际浮”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将岩石比作水中的玉玦,云彩比作飘扬在松树间的旌旗,展现了山水之间的动态美和层次感。
“然灯长不夜,垂钓只虚舟”则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夜晚灯光常亮、垂钓者空舟独坐的景象的感慨,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蕴含了一种淡淡的孤独与思考。
最后,“欲读吴朝刻,真成冒雪游”表达了作者想要阅读古代碑刻的愿望,却在雪中游览,既体现了对历史文化的向往,也反映了自然环境的严酷与挑战。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观,融入了作者的情感与思考,展现了元末明初文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历史文化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