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称念阿弥陀,真实功德佛名号。
惟愿慈悲垂摄受,證知忏悔及所愿。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
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彼佛众会咸清净,我时于胜莲华生。
亲见如来无量光,现前授我菩提记。
蒙彼如来授记已,化身无数百俱胝。
知力广大遍十方,普利一切众生界。
我今称念阿弥陀,真实功德佛名号。
惟愿慈悲垂摄受,證知忏悔及所愿。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
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彼佛众会咸清净,我时于胜莲华生。
亲见如来无量光,现前授我菩提记。
蒙彼如来授记已,化身无数百俱胝。
知力广大遍十方,普利一切众生界。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遵式的《每日念佛忏悔发愿文》,表达了诗人对阿弥陀佛的虔诚信仰和对自己过去的罪过进行深刻反省的决心。诗中以“我今称念阿弥陀”起笔,强调了对佛的敬仰与呼唤,接着通过“真实功德佛名号”表达对佛名的尊崇。诗人真诚地祈求佛的慈悲接纳,承认自己的罪业源自无始的贪嗔痴,并深感忏悔。
在诗中,诗人发愿在临终之际清除一切障碍,希望能面见阿弥陀佛并往生极乐世界。他期待在佛的净土中得到净化,莲花化生,亲见如来的无量光明,并获得菩提心的授记。最后,诗人许下宏愿,化身无数去普度众生,体现了佛教的大悲精神。
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坚定信念和修行的决心,具有深厚的佛教文化内涵。
空庭似雪,有满天露气,满地明月。
才看团团,又唱弯弯,无端多此圆缺。
秋来已是难消领,况病过、薄寒时节。
望碧云、隐约琼楼,想见素娥愁绝。
待把伤心细问,欲眠更强起,罗幕重揭。
几处笙歌,几处关山,几处照人离别。
西风了不知霜信,但乱扑、打窗红叶。
甚夜深、犹倚阑干,翠袖冷将花折。
东风乍卷纤云散,盈盈素娥如雪。
照著梅花,暗情依旧,醉里不堪攀折。
屏山几叠,怕春色重来,吟怀又别。
无限销魂,此时怊怅向谁说。新愁岑寂未遣。
奈些些往事,还作凄切。
半箧香痕,几年灯影,难记悲欢离合。柔肠千结。
叹剪翠裁红,冷芳都歇。闭却纱窗,绣衫和恨摺。
黄花过了,见碧空云尽,素秋无迹。
薄薄罗衣寒似水,霜逗一庭花石。
回首江城,高低禾黍,凉月纷纷白。
眼前梦里,不知何处乡国。
难得此际清闲,长吟短咏,也算千金刻。
象板莺笙犹醉耳,却是酒醒今夕。
有几朱颜,镜中暗减,不用尘沙逼。
燕山一片,古今多少羁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