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西升秋试时七夕前二日》
《送西升秋试时七夕前二日》全文
明 / 沈天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一咏河梁黯自惊,兰舟叠鼓送君行。

朱弦暗度销魂曲,银管吹残唱别声。

露下西泠秋影白,烟深灵鹫月华清。

翻怜后夜双星渡,何事人间唱渭城?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西shēngqiūshìshíqiánèr
míng / shěntiānsūn

yǒngliángànjīnglánzhōudiésòngjūnxíng

zhūxiánànxiāohúnyínguǎnchuīcánchàngbiéshēng

xià西língqiūyǐngbáiyānshēnlíngjiùyuèhuáqīng

fānliánhòushuāngxīngshìrénjiānchàngwèichéng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的情景,充满了离愁别绪与对未来的遐想。首联“一咏河梁黯自惊,兰舟叠鼓送君行”以“河梁”点出送别的地点,以“黯自惊”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沉重与不舍。接着,“兰舟叠鼓”生动地展现了送行的场面,鼓声阵阵,为离别增添了几分壮烈之感。

颔联“朱弦暗度销魂曲,银管吹残唱别声”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情绪。朱弦暗度,暗示着深情的旋律在空气中飘荡;银管吹残,意味着悠扬的歌声即将消逝,让人不禁心生悲凉。这两句通过音乐的意象,将情感推向高潮,让读者仿佛能听到那令人心碎的别离之歌。

颈联“露下西泠秋影白,烟深灵鹫月华清”则转而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凄美的画面。西泠的露珠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洁白,灵鹫山笼罩在轻烟之中,月色清冷而明亮。这样的景象既衬托了离别后的孤寂与清冷,也暗示了诗人对远方友人未来的思念与牵挂。

尾联“翻怜后夜双星渡,何事人间唱渭城?”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忧虑与期待。后夜双星渡,或许象征着友人未来的旅程,而“何事人间唱渭城?”则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这一问句,既是对友人的祝福,也是对自己内心深处情感的探寻与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送别场景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离别之痛与对未来的憧憬,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动人心弦的送别之作。

作者介绍

沈天孙
朝代:明

沈天孙(公元一五八0年至一六00年)[明],字七襄,宣城人,洗懋学之女。生于明神宗万历八年,卒于万历二十八年,年二十一岁。明慧善读书,能为诗。天孙年十七,归屠隆子金枢,与隆女瑶瑟友善。瑶瑟既嫁,时时归宁,相与唱和。天孙卒末几,瑶瑟亦卒。天孙著有《留香草》四卷,《明史艺文志》传于世。
猜你喜欢

移居东村作

避地东村深几许?
青山窟里起炊烟。
敢嫌茅屋绝低小,净扫土床堪醉眠。
鸟不住啼天更静,花多晚发地应偏。
遥看翠竹娟娟好,犹隔西泉数亩田。

(0)

送胡邦衡之新州贬所

大厦元非一木支,欲将独力拄倾危。
痴儿不了公家事,男子要为天下奇。
当日奸谀皆胆落,平生忠义只心知。
端能饱吃新州饭,在处江山足护持。

(0)

寰海清

画鼓轰天。
暗尘随宝马,人似神仙。
天恁不教昼短,明月长圆。
天应未知道,天天。
须肯放、三夜如年。
流酥拥上香軿。
为个甚、晚妆特地鲜妍。
花下清阴乍合,曲水桥边。
高人到此也乘兴,任横街,一一须穿。
莫言无国艳,有朱门、锁婵娟。

(0)

辰州僻远,乙亥十二月方闻秦太师

辰州更在武陵西,每望长安信息稀。
二十年兴缙绅祸,一朝终失相公威。
外人初说哥奴病,远道俄闻逐客归。
当日弄权谁敢指,如今忆得姓依稀。

(0)

西江月·一是金丹总数

一是金丹总数,河图象出真机。
谁知罔象尽玄微。
大道从兹孕起。
斗柄璇玑正位,阴中却抱阳辉。
崑崙子母著绯衣。
此是乾坤真理。

(0)

西江月·偃月炉中金鼎

偃月炉中金鼎,三台两曜行神。
尊卑简易汞中真。
握固休推心肾。
白虎长存坎户,青龙却与南邻。
阴魂阳魄似窗尘。
大意不离玄牝。

(0)
诗词分类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诗人
周瑛 伍瑞隆 张以宁 汪莘 丁复 许有壬 梁以壮 张洵佳 李洪 李英 乌斯道 卢楠 陈渊 董元恺 吴俨 唐之淳 张诩 曾广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