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扫瑶台隶洞天,才名误被十洲传。
敢教王远嗔搔背,偶得洪崖戏拍肩。
迦叶悟时心即佛,藕花香处影皆仙。
何须亲见凌波影,身到银塘定宛然。
曾扫瑶台隶洞天,才名误被十洲传。
敢教王远嗔搔背,偶得洪崖戏拍肩。
迦叶悟时心即佛,藕花香处影皆仙。
何须亲见凌波影,身到银塘定宛然。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孙原湘的作品,名为《虹桥叠韵见示以不得见图中人为辞余请以莲花代之》。诗人以莲花自比,表达了对图中人物的想象和敬仰之情。他以瑶台、洞天为背景,暗示自己曾有过非凡的经历和才名,却被误传至十洲仙境。诗人自信地表示,即使不能亲眼见到图中人,也能通过心灵的感悟,如同与洪崖这样的仙人交往般亲切。
"敢教王远嗔搔背,偶得洪崖戏拍肩",运用了神话传说中的王远和洪崖,形象地描绘出与高人交流的逍遥自在。迦叶是佛教故事中的人物,这里借指内心的觉悟,诗人认为只要内心达到佛境,即使身处莲香四溢之地,也能感受到超凡脱俗的气息。
最后两句"何须亲见凌波影,身到银塘定宛然",诗人强调,虽然现实中未能亲眼目睹,但心中的想象和对美的追求使他坚信,如果身临其境,那如梦如幻的景象必定会清晰如真。整首诗寓言性强,富有诗意,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吾儿病且懒,懒故志不立。
身病尚可疗,志病药难及。
下体发虚浮,诊者云热温。
旬月再加医,如水投之石。
叶生一二剂,病已去六七。
再加三五之,根株拔且悉。
惟有心志病,懒惰尚如昔。
奄奄若懦夫,邪魔作蟊贼。
子能为药之,赠子以百镒。
宣尼救世心,爱人何汲汲?
人或不受爱,伐木仍削迹。
虽则仍削迹,亦爱不终息。
倾覆与流离,吾道自正直。
嗟予亦何人,弄影韶石侧。
昔拟相江院,今为行窝室。
成物固不能,反躬当自力。
圣道大如天,渊深安可测?
澄澄相江水,此心或能识。
石泉在樵东,烟霞在樵西。
同家宇宙内,况复同藩篱。
若欲散沈郁,登高以眺遐。
方子于斯时,不弃来烟霞。
若欲翕发散,入谷听潺湲。
湛子于斯时,不厌过石泉。
春暮方发育,石泉颇幽独。
万水与千山,烟霞堪寓目。
秋冬美朝暾,烟霞颇高寒。
晞发与炙背,石泉宜借眠。
绕泉为盘阻,谁复争子所。
伏虎与盘龙,呵禁乎不可。
诸子游大科,亦须从大路。
有或非吾徒,攻之以石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