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先生晚为郎,学语小儿说元章。
屋下架屋安足数,突过钟王妙如许。
平生韵语何处有,澜翻旧识论诗口。
不落钤锤或自憎,举似痴儿真敝帚。
谁当料理晋马曹,讵复酬答视愈高。
凭君快写拄板相,政应颊上加三毛。
阿晖讵独爱奇字,径割全牛烹大胾。
笔墨须论顾陆间,岂止远过杨契丹。
痿癯我作老摩诘,惟子堪任来问疾。
是事且置默然坐,舌端种种一时堕。
南宫先生晚为郎,学语小儿说元章。
屋下架屋安足数,突过钟王妙如许。
平生韵语何处有,澜翻旧识论诗口。
不落钤锤或自憎,举似痴儿真敝帚。
谁当料理晋马曹,讵复酬答视愈高。
凭君快写拄板相,政应颊上加三毛。
阿晖讵独爱奇字,径割全牛烹大胾。
笔墨须论顾陆间,岂止远过杨契丹。
痿癯我作老摩诘,惟子堪任来问疾。
是事且置默然坐,舌端种种一时堕。
这首诗是一位文人对朋友的才华和学问给予高度评价并赠送的作品。全诗围绕着元晖这个名字展开,赞美其文学才能和个人品质。
“南宫先生晚为郎,学语小儿说元章”两句直接点出元晖的才华,他即使年纪不轻,但仍然像个孩子般努力学习,能够熟练背诵古代诗人的佳作。这里的“南宫”可能是对元晖的一种尊称或者指其居住的地方,而“学语小儿”则形象地表达了他对于文学的执着追求。
接下来的“屋下架屋安足数,突过钟王妙如许”强调了元晖在文学上的造诣,他能够迅速掌握和运用各种诗词技巧,就像是在建筑中轻松搭建楼阁一样。这里的“钟、王”可能指的是唐代著名诗人钟嵘和王勃,表明元晖不仅学习古人的诗词,还能超越他们。
“平生韵语何处有,澜翻旧识论诗口”则是说元晖一生的文学造诣和才华在哪里体现,这里用“澜翻”形容他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如同波涛翻腾,不断深入。
“不落钥锤或自憎,举似痴儿真敝帚”则表达了元晖对于文学作品的执着和热爱,就像一个孩子紧握着他心爱的玩具一样。这里用“钥锤”比喻文字之美,若不落笔,则如同自己憎恨;而“痴儿真敝帚”则形容他对文学作品的执着和真挚。
“谁当料理晋马曹,讵复酬答视愈高”则是说元晖在文学上能与古代大诗人如晋朝的马融、曹植等人相媲美,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这里用“料理”形容他对文学作品的处理能力,而“酬答视愈高”则表明他的才华更是超越了古人的期待。
“凭君快写拄板相,政应颊上加三毛”则是赞美元晖的书法才能,他的字迹如同神速而精准的技艺,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一幅作品。而“政应颊上加三毛”形容他的才华如同额头上的三根长毛,意味着他不仅有才华,而且还年轻。
接下来的“阿晖讵独爱奇字,径割全牛烹大胾”则是说元晖对于文学的热爱与追求,就像有人只钟爱那些稀有的文字一样。他能够将整头牛切割下来煮成一锅美味的菜肴,比喻他能从丰富的文学资源中提炼出精华。
“笔墨须论顾陆间,岂止远过杨契丹”则是说元晖在书法和文学上都有着超群的造诣,他的才华不仅能够与同时代的文人顾炎武、陆游等相媲美,而且还能超过唐代的书法家杨凝式和契丹族的画家。
“痿癯我作老摩诘,惟子堪任来问疾”则是说诗人自己虽然年迈,但对于元晖的才华仍然充满了期待,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愿意倾听其进步和成长。
“是事且置默然坐,舌端种种一时堕”最后几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文学交流的享受,他愿意静静地坐在那里,品味这些文学佳话,就像舌尖上的美味,需要慢慢品尝。
士有鸿鹄志,万里一举翮。
胸中自廊庙,肯顾三亩宅。
李侯气迈爽,词锋凛霜戟。
老夫晚结交,文会欣有绎。
剧谈到时事,唾手欲任责。
短褐天路高,畎亩抱忠赤。
风雷惜变化,泥蟠等蜥蜴。
结茅西山下,樵爨走僮获。
富贵会有时,箪飘岂不适。
世态翻覆手,宁较黑与白。
兴来时一杯,南窗俯遥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