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访少谷子,呼童携素琴。
为发丝桐趣,俱谐山水心。
径转松篁密,堂虚风月侵。
再弹吾不惜,此地有知音。
言访少谷子,呼童携素琴。
为发丝桐趣,俱谐山水心。
径转松篁密,堂虚风月侵。
再弹吾不惜,此地有知音。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造访友人郑子的宅邸,与之共弹素琴的情景。诗中充满了文人雅士的闲适生活气息和对自然山水的向往之情。
首句“言访少谷子”,点明了拜访的对象是名为少谷子的朋友。“呼童携素琴”,诗人吩咐仆童携带素琴一同前往,展现了其对音乐的热爱和对朋友的尊重。接下来的“为发丝桐趣,俱谐山水心”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琴声传达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向往,与朋友的心意相契合。
“径转松篁密,堂虚风月侵”描绘了到达郑子宅邸后所见的环境,松竹茂密的小径和空旷的厅堂中,风月似乎也融入其中,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富有诗意的氛围。最后,“再弹吾不惜,此地有知音”则表达了诗人愿意再次弹奏,因为在这里找到了能够理解自己心意的知音,体现了深厚的人际情感和艺术共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文人雅集的场景,以及在音乐与自然中寻求心灵慰藉的主题,具有浓厚的文化韵味和审美价值。
晓枕浓和发清嚏,知是佳人呼我字。
翩然一鹤自东飞,衔得巴江笺子至。
蜡花满幅堆明峦,要我共踏青溪翠。
怒帆一掣截长波,马不待?捶以辔。
颓蓝叠绿泻平田,缬林稠叶点清腻。
当时京国好兄弟,射堂佳月城西寺。
几年抛没叹吹云,又作飞鸿留爪地。
老去怕逢缘熟人,梦回每说金华事。
欲知销折几番心,看我衣衫重叠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