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家虽附郭,多在武夷居。
有水皆移棹,无山不结庐。
胸全藏洞壑,交半混樵渔。
怀友秋风里,从今或到予。
君家虽附郭,多在武夷居。
有水皆移棹,无山不结庐。
胸全藏洞壑,交半混樵渔。
怀友秋风里,从今或到予。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朋友居住在武夷山的场景,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之感。诗人通过“君家虽附郭,多在武夷居”两句开篇,点明了朋友住所的位置,既贴近城市,又深居于自然之中,展现出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
接下来,“有水皆移棹,无山不结庐”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朋友生活环境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无论是水边还是山间,都能找到朋友的居所,展现了他对自然环境的亲近和喜爱。这种生活状态,不仅体现了对自然美的追求,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境界。
“胸全藏洞壑,交半混樵渔”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朋友的心灵深处,仿佛与山川洞壑融为一体,与樵夫渔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不仅是一种物质上的交往,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共鸣,体现了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
最后,“怀友秋风里,从今或到予”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以及对未来相聚的期待。在秋风中怀念朋友,预示着友情的长久和深厚,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未来能与朋友再次相聚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朋友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的融合,表达了对和谐生活的向往和对真挚友谊的珍视。
玉钤金印临参井,控蜀通秦四十州。
日下书来望鸿雁,江头花发醉貔貅。
巴滇有马驹空老,林箐无人叶自秋。
能为将军歌此曲,鸣机割锦与缠头。
藉甚宣城郡,风流数贡毛。
霜林收鸭脚,春网荐琴高。
共理须良守,今年辍省曹。
平生割鸡手,聊试发硎刀。
东南淮海惟扬州,国士无双秦少游。
欲攀天关守九虎,但有笔力回万牛。
文学纵横乃如此,故应当家有季子。
时来谁能力作难,鸿雁行飞入道山。
斑衣儿啼真自乐,从师学道也不恶。
但使新年胜故年,即如常在郎罢前。
竹头抢地风不举,文书堆案睡自语。
忽看高马顿风尘,亦思归家洗袍袴。
少陵杜鸿渐,颇薰知见香。
风流有诸孙,结屋庐山阳。
藉交游侠窟,猎艳少年场。
光怪惊邻里,收身反摧藏。
江湖拍天流,罗网盖稻粱。
安能衍衍饱,遂欲冥冥翔。
畏影走万里,不如就阴凉。
亭东亭西渺烟水,稻田衲子交行李。
古灵庵下倚寒藤,莫向明窗钻故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