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德政碑》
《德政碑》全文
元 / 朱德润   形式: 古风

德政碑,路傍立石高巍巍。

传是郡中贤太守,三年秩满人颂之。

刻石道傍纪德政,傍人见者或歔欷。

借问歔欷者谁子,云是西家镌石儿。

去年官差镌此石,官司督工限十日。

上户敛钱支半工,每年准备遭驱责。

城中书生无学俸,但得钱多作好颂。

岂知太守贤不贤,但喜豪民来馈送。

德政碑,磨不去,劝君改作桥梁柱。

乞与行人济不通,免使后来观者疑其故。

(0)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朱德润的《德政碑》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古代官员任期结束时,百姓为纪念其政绩而立碑的情景。诗中通过描述碑文的制作过程和旁观者的反应,展现了民间对官员政绩的直接反馈与评价。

首句“德政碑,路傍立石高巍巍”,开篇即点明主题,形象地描绘出德政碑矗立于道路旁的景象,高大而庄严,预示着接下来将讲述的故事具有深远的意义。

接着,“传是郡中贤太守,三年秩满人颂之”两句,简述了碑文所纪念的人物是一位在任三年后得到民众广泛赞誉的贤能太守。这不仅突出了碑文的主题,也暗示了碑文内容的重要性。

“刻石道傍纪德政,傍人见者或歔欷”描绘了碑文的制作场景以及路人对碑文的反应。碑文记录了太守的德政,让过路的人们感怀,甚至有人因感动而流泪,这一细节生动地展现了碑文对人心的触动。

“借问歔欷者谁子,云是西家镌石儿”则通过询问旁观者的身份,引出了碑文制作者的角色,增加了故事的层次感。

“去年官差镌此石,官司督工限十日”揭示了碑文制作的过程,强调了时间的紧迫性和官方的参与,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官员政绩的重视。

“上户敛钱支半工,每年准备遭驱责”描述了制作碑文所需的费用来源,以及对普通百姓的影响,体现了社会结构中的贫富差距和权力的运作方式。

“城中书生无学俸,但得钱多作好颂”则指出了一些知识分子为了获取经济利益,不惜撰写溢美之词,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环境中的功利倾向。

“岂知太守贤不贤,但喜豪民来馈送”表达了对这种现象的讽刺,指出人们往往只关注官员是否能带来物质上的好处,而忽视了其实际的道德品质。

最后,“德政碑,磨不去,劝君改作桥梁柱。乞与行人济不通,免使后来观者疑其故”则是诗人对德政碑的建议,希望将其用途改为桥梁柱,既方便行人通行,又能避免后人对碑文内容产生误解,体现了诗人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和对公共利益的关注。

综上所述,《德政碑》不仅是一首描绘古代官员政绩与民间反响的诗歌,也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反思和批判,展现了诗人对公正、道德和公共福祉的追求。

作者介绍

朱德润
朝代:元

(1294—1365)睢阳人,徙吴中,字泽民。工画山水人物,能诗,善书。仁宗延祐末荐授应奉翰林文字,兼国史院编修。英宗嗣位,出为镇东儒学提举,后弃官归。顺帝至正中,起为行中书省照磨,摄守长兴。有《存复斋集》。
猜你喜欢

点绛唇

万里将行,剪灯重伴西楼语。

远书欲附,细把邮签数。风雨江头,不许离人去。

离人去。断肠归路,秋草真娘墓。

(0)

鸳鸯湖棹歌·其八十五

怀苏亭子草成蹊,六鹤空堂旧迹迷。

唯有清香楼上月,夜深长照子城西。

(0)

鸳鸯湖棹歌·其三十四

木犀花落捣成泥,霜后新橙配作齑。

犹恐夜深妨酒渴,教添玉乳御儿梨。

(0)

张梦晋改流水诗

浅浅水,断又续,在山清,出山浊。

曲曲折折难回头,呜呜咽咽日夜哭。

问伊伤心何其多,悔恨当初出幽谷。

(0)

题画十首·其三

草阁吟秋倚晚晴,云山满目夕阳明。

诗成喜有相过客,识取渔梁柱杖声。

(0)

题画二首

太湖西岸景萧疏,竹外山旋碧玉螺。

明月一天风满地,爽人秋意不须多。

(0)
诗词分类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诗人
秦观 吴潜 许浑 毛滂 徐积 宗臣 韩琦 左宗棠 邓雅 李弥逊 曾国藩 杨亿 赵秉文 王维 吕碧城 尹台 张煌言 金幼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