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荆棘欲成林,霜露凄凉感圣心。
故老几人今好在,壶浆争听鼓鼙音。
神州荆棘欲成林,霜露凄凉感圣心。
故老几人今好在,壶浆争听鼓鼙音。
这首诗是宋代朱熹所作的《次子有闻捷韵四首》中的第一首,通过对“神州荆棘欲成林,霜露凄凉感圣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现状的忧虑与感慨。首句“神州荆棘欲成林”形象地比喻了国家的衰败景象,荆棘丛生预示着社会的动荡不安,暗含了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担忧。接着,“霜露凄凉感圣心”则表达了诗人对君主的深切关怀,尽管面对凄凉的现实,君主依然心系苍生,体现了对君主仁政的期待。
后两句“故老几人今好在,壶浆争听鼓鼙音”,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这里“故老”指的是年长者,他们见证了国家的兴衰,如今还能健在的已不多见。“壶浆”象征着百姓对胜利的渴望和对英雄的敬仰,“争听鼓鼙音”则表现了人们对于战争胜利的热切期盼。这两句不仅反映了人民对和平的渴望,也寄托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希望,希望经过努力,能够恢复往日的繁荣与安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和平、繁荣的向往,体现了浓厚的人文关怀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时暇陟云构,晨霁澄景光。
始见吴都大,十里郁苍苍。
山川表明丽,湖海吞大荒。
合沓臻水陆,骈阗会四方。
俗繁节又暄,雨顺物亦康。
禽鱼各翔泳,草木遍芬芳。
于兹省氓俗,一用劝农桑。
诚知虎符忝,但恨归路长。
雄藩本帝都,游士多俊贤。
夹河树郁郁,华馆千里连。
新知虽满堂,中意颇未宣。
忽逢翰林友,欢乐斗酒前。
高文激颓波,四海靡不传。
西施且一笑,众女安得妍。
明月满淮海,哀鸿逝长天。
所念京国远,我来君欲还。
天台张处士,诗句造玄微。
古乐知音少,名言与俗违。
山风入松径,海月上岩扉。
毕世唯高卧,无人说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