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剧只如此,古人谁不然。
渭南寻竹坞,杜曲买桑田。
石裂山衔羽,松明火带烟。
夜深随射虎,归路恐迷阡。
杂剧只如此,古人谁不然。
渭南寻竹坞,杜曲买桑田。
石裂山衔羽,松明火带烟。
夜深随射虎,归路恐迷阡。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项安世的《次韵自咏(其二)》,通过对杂剧生活的描绘和对古人行为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田园隐逸生活的向往。首句“杂剧只如此”,暗示了对世俗生活的某种厌倦,认为杂剧般的繁忙或虚浮难以持久。接下来,“古人谁不然”表达了对古代文人追求简静生活的认同,暗含对当下浮躁风气的批评。
“渭南寻竹坞,杜曲买桑田”两句,诗人想象自己像古人那样远离尘嚣,去渭南寻找竹林小筑,或者在杜曲购置一片桑田,过着耕读生活,流露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理想。
“石裂山衔羽,松明火带烟”描绘了一幅山野夜晚的画面,石头缝隙间可见鸟儿栖息,松明火光在烟雾中摇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最后两句“夜深随射虎,归路恐迷阡”则透露出诗人虽然向往隐居,但仍保留着一丝英雄豪情,夜晚狩猎归来,担心迷失在乡间小道,显示出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和复杂情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社会的微妙批判,体现了宋代理学士大夫的双重人格特征。
青山岧峣倚晴宇,茅堂恍惚山阴墅。
花摇林影半潭春,松撼涛声千嶂雨。
鹤吟短策独幽寻,宝树金沙一径深。
山童昼煮溪中雪,老衲时听竹下琴。
上方楼阁无尘隔,露洗莲花满池白。
钟声五夜出岩扃,幡影半空疑海色。
几度孤琴伴往还,三竿红日扫松关。
猿声绿树山中静,鹿卧青苔石上閒。
达夫华胄爱山水,嘉遁丘园亦如此。
庭前潭影清道心,林下书声滴人耳。
呼儿扫榻迎客来,白日轩几无纤埃。
庞眉皓首花前醉,碧水青山画里开。
野夫亦有山阴兴,江路长吟葛巾净。
为爱江山如此图,閒看沙鸥水天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