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芽如茧肥,小芽瘦如锥。
我今取去无厚薄,不欲气本多支离。
绿尖堕地那复数,存者屹立珊瑚枝。
姚黄魏紫各王后,肯许阘冗相追随。
姬周祧庙曾祖祢,主父强汉疏宗支。
昔人立朝恶党盛,败群杂莠何可知。
一母宜男竟衰弱,岂有如许宁馨儿。
吾惧生蛇为龙祸,又畏百工无一师。
故今披剥信老手,如与造化俱无私。
明年春归乃翁出,空庭还闭绝代姿。
风雨大是遭白眼,酒炙谁复来齐眉。
衡门一锁略安分,幽谷待赏几无时。
寄根王谢自得地,燕子归来汝莫疑。
大芽如茧肥,小芽瘦如锥。
我今取去无厚薄,不欲气本多支离。
绿尖堕地那复数,存者屹立珊瑚枝。
姚黄魏紫各王后,肯许阘冗相追随。
姬周祧庙曾祖祢,主父强汉疏宗支。
昔人立朝恶党盛,败群杂莠何可知。
一母宜男竟衰弱,岂有如许宁馨儿。
吾惧生蛇为龙祸,又畏百工无一师。
故今披剥信老手,如与造化俱无私。
明年春归乃翁出,空庭还闭绝代姿。
风雨大是遭白眼,酒炙谁复来齐眉。
衡门一锁略安分,幽谷待赏几无时。
寄根王谢自得地,燕子归来汝莫疑。
这首诗名为《打剥牡丹》,创作于宋代,作者是李新。诗中通过描绘牡丹的生长状态和形态变化,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以及对人世间种种现象的感慨。
诗的开篇“大芽如茧肥,小芽瘦如锥”细腻地刻画了牡丹花朵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情状。紧接着“我今取去无厚薄,不欲气本多支离”表现出诗人在选择牡丹时的谨慎与审美,追求的是那最为精致和谐的部分,而非盲目地采集那些过于繁复或分散的枝叶。
“绿尖堕地那复数,存者屹立珊瑚枝”中,“绿尖”指的是尚未开放的牡丹花苞,它们或坠落在地,或依旧矗立如珊瑚一般,展示了生命力的顽强与美丽。随后的“姚黄魏紫各王后,肯许阘冗相追随”则是对历史上那些以牡丹为象征的皇室或贵族家族的赞颂,他们如同牡丹一般,各自展现出自己的光彩和尊贵。
“姬周祧庙曾祖祢,主父强汉疏宗支”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先祖及宗族历史的怀念与敬仰。在这里,“姬周”可能指的是古代的姬姓和周姓家族,而“曾祖祢”则是对远祖的一种尊称。紧接着,“主父强汉疏宗支”中,诗人提到了先人的英勇和家族的繁衍。
接下来的“昔人立朝恶党盛,败群杂莠何可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那些因朋党关系而导致国家动荡的历史事件的忧虑与不满。这里,“昔人”指的是过去的人们,“立朝”则是建立政权的意思。
“一母宜男竟衰弱,岂有如许宁馨儿”中,“一母”可能暗喻着一个家族或国家,而“宜男”则是希望得到男孩,即后嗣,以保家族血脉不绝。然而现实情况却是“衰弱”,即家族或国家的力量在不断减退,令人怀疑是否还能有像过去那样强盛的子孙。
接着,“吾惧生蛇为龙祸,又畏百工无一师”表达了诗人对当前社会状况的担忧。一方面,他害怕那些本应是正直的人才却可能变成祸害(“生蛇为龙祸”),另一方面,他也担心在各种技艺和工匠中找不到真正的老师或典范。
因此,诗人提出“故今披剥信老手,如与造化俱无私”,他决定要亲自去做那些必要的事情,相信自己的判断力,就像大自然一样,不带任何私心。
最后,“明年春归乃翁出,空庭还闭绝代姿”预示着诗人对于未来的期待和规划。他计划在来年的春天返回家乡,而“空庭还闭绝代姿”则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留恋与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牡丹生长过程的描写,寄寓了诗人对于自然、历史、社会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仙梦迷离,春光依旧,刘郎前度重来。
剩小桃无语,嫩蕊偷开。
一抹胭脂点水,算当时、镜里红腮。
临风态,教人回首,枉自疑猜。徘徊。
成阴绿叶,怜往日匆匆,车走轻雷。
望巫山云杳,何处天台。
一幅生绡留影,花醉露人立苍苔。
凝眸看,错疑弄波,罗袜新裁。
已黑疏窗,听不了、雨声萧瑟。
似诉到、别离儿女,临歧呜咽。
点滴不堪和雁下,凄清如向吟蛩说。
把银釭、剔尽不成眠,明还灭。云黯黯,笼纤月。
风细细,透重幕。正漏壶欲断,檐牙犹滴。
似我频挥斑竹泪,怜他碎尽枯荷叶。
尽黄昏、凄绝九回肠,愁重叠。
春竟归欤,昨夜三更,悄然而回。
剩残红碎紫,蛛丝苦挽,零香断粉,蜗藓深埋。
飞絮粘天,浓阴匝地,处处亭轩锁碧苔。
东风细,看波纹如豰,燕剪轻裁。
榆钱博得成堆,叹贱卖、韶光亦可哀。
正客愁已甚,无劳杜宇,心情小恶,怕对青梅。
樱笋充盘,荼蘼沥酒,莫负清和且举杯。
寥萧况,忆芳华如梦,不似曾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