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世等浮鸥。欲住无由。天涯几见月如钩。
想得新来帘不卷,一样凝愁。雁字过重楼。
归思悠悠。春来准拟趁归舟。
终日寻春春不见,何事迟留。
身世等浮鸥。欲住无由。天涯几见月如钩。
想得新来帘不卷,一样凝愁。雁字过重楼。
归思悠悠。春来准拟趁归舟。
终日寻春春不见,何事迟留。
这首清代张绉英的《卖花声(其二)》描绘了诗人漂泊不定的生活和深深的思乡之情。"身世等浮鸥"一句,以海鸥比喻自己,暗示了诗人如同海鸥般无定所,随波逐流的生涯。"欲住无由"进一步表达了想要安定下来却无法实现的无奈。
"天涯几见月如钩"借月如钩的形象,渲染出孤独和思乡的情绪,月夜下的远方勾起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怀念。"想得新来帘不卷,一样凝愁"写出了主人公内心的愁苦,即使新近发生的事情也无法驱散这浓重的忧郁。
"雁字过重楼"描绘了大雁南飞的景象,引发诗人对归乡之路的遥想,"归思悠悠"直接表达了那绵长而深切的思乡之情。"春来准拟趁归舟"寄托了春天归乡的愿望,然而"春不见"又暗示了愿望落空,令人感到失落。
最后两句"终日寻春春不见,何事迟留"揭示了诗人内心矛盾,明明渴望春天的到来以便乘船归乡,但春天迟迟不来,不禁让人疑惑为何滞留于此,无法离去。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寂与思乡之苦。
又浮生、平头六十,登楼怅荆楚。
出山小草成何事,闲却竹烟松雨。
空自许。
早摇落江潭,一似琅琊树。
苍苍天路。
谩伏枥衔长,衔园志短,岁晏欲谁与。
梅花赋。
飞堕高寒玉宇。
铁肠还解情语。
英雄掺与君侯耳,过眼群儿谁数。
霜鬓缕。
祗梦听、枝头翡翠催归去。
清觞飞羽。
且细酌盱泉,酣歌郢雪,风致美无度。
问花花不语,为谁落,为谁开。
算春色三分,半随流水,半入尘埃。
人生能几欢笑,但相逢、尊酒莫相催。
千古幕天席地,一春翠绕珠围。
彩云回首暗高台。
烟树渺吟怀。
弃一醉留春,留春不住,醉里春归。
西楼半帘斜日,怪衔春、燕子却飞来。
一枕青楼好梦,又教风雨惊回。
尽江南江北,谁不慕,抑斋名。
羡梦笔才华,粲花谈论,乔木家声。
重寻玉堂旧步,喜今番、天语重丁宁。
云是儒家领袖,居然史笔权衡。
相迎。
便觉眼常青。
相对话羁情。
正绿暗园林,朱明时候,瑞霭腾腾。
期公久长名节,太羹中、还著五侯鲭。
此去明堂一柱,当年玉树阶庭。
回首章台路。
又一番春事阑珊,满帘风絮。
郭外谁家闲院落,别是壶天意趣。
拚一日、来游一度。
除却忧愁风雨外,肯容他、野马埋双屦。
行乐地,更何处。
人生忍把佳期误。
况今朝满坐春风,怎禁不去。
莲社兰亭当日话,便合从今委付。
算此语、非缘要誉。
饮少欢多还觉醉,看归途、叠嶂青无数。
情未足,日催暮。
对黄花烂漫,能几日,又重阳。
问眼底湖山,新□□□,别是风光。
三台近临吴地,映奎*、明处紫微郎。
人道当年豸角,这回收敛秋霜。
笑谈。
幕府昼偏长。
何事最为忙。
但宽取一分,一分方便,亦足流芳。
山人敢攀宗衮,为东南、民命秉心香。
更借南阳菊水,殷勤满注瑶觞。
羡高标雅量,窗八面,更玲珑。
每风日佳时,湖山清处,袍锦从容。
不把云霄自隔,向尊前、看我啸吟中。
人世流光易老,古来知己难逢。
青骢。
来往太匆匆。
呵护有纱笼。
想当道豺狼,先声到处,胆落英风。
南楼暂容横榻,算览观、有限兴无穷。
别后相思何处,心期付与飞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