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玉山道中有感·其二》
《玉山道中有感·其二》全文
宋 / 李弥逊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寂寞新阡草未长,一身千里路茫茫。

秋风解染愁人泪,枫叶能红菊亦黄。

(0)
翻译
荒凉的新坟边草还未长高,独自一人踏上千里长途漫漫。
秋风吹过,仿佛能染上旅人的愁苦泪水,枫叶转红,菊花也变得金黄。
注释
寂寞:形容孤独、冷清。
新阡:新坟,刚埋葬不久的墓地。
草未长:形容草木尚未茂盛。
一身:指诗人自己。
秋风:秋季的风,象征凄凉。
愁人泪:形容因忧愁而落下的眼泪。
枫叶:秋天变色的树叶,常象征离别和思念。
菊亦黄:菊花在秋天变黄,与枫叶形成对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秋的寂寞与远行的孤独情怀。开篇"寂寞新阡草未长,一身千里路茫茫",设置了一个萧索荒凉的场景,新阡之草尚未长成,而诗人自己则身处千里之遥的旅途中,路漫漫兮,不见其终。这里通过对自然环境的刻画,反映出诗人的孤独感和行走中的迷茫。

接着"秋风解染愁人泪,枫叶能红菊亦黄"一句,则更深了一层。秋风不仅带来了凉意,更是融入了诗人内心的忧愁,使得愁绪如泪水一般涌现。而在自然界中,枫叶和菊花都以各自的姿色点缀着这寂静的秋天,枫叶红而菊黄,似乎是在提醒诗人,即使是如此萧瑟的季节,也有生命力顽强绽放的美丽。这里借景抒情,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的哀愁与自然界中的生机活力之间的矛盾。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秋天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忧伤,同时也表现出一种生命力与哀愁共存的复杂情感。

作者介绍
李弥逊

李弥逊
朝代:宋   号:筠西翁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生辰:1085~1153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猜你喜欢

佘山道中

老树排云石径斜,炊烟起处有人家。

一声啼鸟春成夏,新绿满汀浮柳花。

(0)

和陶渊明咏贫士·其三

举世尚驰骛,飘如风中篷。

上书争眩鬻,言语自称工。

谁欤持清节,乃见楚两龚。

黄尘随手拂,白日与心同。

有荣方觉辱,无屈岂求通。

誓追辽海鹤,插翅以相从。

(0)

病起读列子真经·其二

神巫善相人,壶子如湿灰。

扁鹊巧发药,季梁病弗治。

一形苟脱落,纯气固委蛇。

随火出石壁,泳珠没淫隈。

彼或蜩翼得,此犹沤鸟疑。

中心既怵殆,外物尽坑溪。

干壳即木叶,皮肤类婴孩。

远矣列姑射,吾为荣启期。

(0)

伤李氏妾·其一

皎皎彼姝子,粲粲美容华。

鲜肌映朝日,惠质斗晴葩。

借问何从来,生自公侯家。

一为箕帚役,敛已绝矜誇。

居处辞曩贵,食饮避前奢。

柰何九秋霜,竟殒三春花。

时时想尔形,抚膺叹以嗟。

(0)

游定水

常公开化地,源师讲经处。

人物有古今,山川无新故。

橐驼既西峙,鸣鹳亦东翥。

清泉冽广沼,苍松夹永路。

入寺结青莲,参方薰玉树。

三足想后因,四禅感前悟。

此生真幻化,学道奈迟暮。

感叹顾昔心,怅然起遐慕。

(0)

寓潇洲田庄

暄风变时节,春衣犹未换。

城郭日驱驰,郊坰偶游观。

新芜望中绿,飞花坐来满。

浊酒聊自倾,醉即眠山馆。

(0)
诗词分类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项羽 吴彩鸾 黄宗会 陈函辉 何胤 薛曜 李致远 留正 刘旦 龙仁夫 钱福 冯应榴 玄觉 刘知几 江标 章纶 柴中行 薛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