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辞开后苦寒侵,为与骚人托契深。
可但风光回岁律,更分华色掞儒林。
欲歌白雪词难和,试挽幽香力尚禁。
等是美名无玷染,腊梅何事色如金。
不辞开后苦寒侵,为与骚人托契深。
可但风光回岁律,更分华色掞儒林。
欲歌白雪词难和,试挽幽香力尚禁。
等是美名无玷染,腊梅何事色如金。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胡寅所作,题为《冬至前半月赴季父梅花之集与韩蒲向宪唐干诸人唱和十首》的第十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以及对梅花坚韧品格的认同。首句“不辞开后苦寒侵”描绘了梅花在严寒中傲然绽放的景象,显示出梅花不畏艰难的精神。次句“为与骚人托契深”则暗示梅花与文人墨客之间有着深厚的情感共鸣。
“可但风光回岁律,更分华色掞儒林”进一步强调了梅花不仅带来了春天的气息,还以其美丽的色彩激励着文人士大夫,增添了学术氛围。诗人感慨“欲歌白雪词难和”,意指想要写出赞美梅花的诗句都感到困难,因其美不胜收。然而,“试挽幽香力尚禁”又展现了梅花香气的清雅,即使力量微弱,仍能吸引人们。
最后两句“等是美名无玷染,腊梅何事色如金”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纯洁无暇的品质的赞美,认为它如同腊梅一样,虽然色泽如金,却保持着高洁的名声,没有受到世俗的污染。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既赞美了梅花的美丽和坚韧,也寓含了诗人对高尚人格的追求,是一首富有哲理的咏物诗。
瞳人剪水腰如束,一幅乌纱裹寒玉。
飘然自有姑射姿,回看粉黛皆尘俗。
雾阁云窗人莫窥,门前车马任东西。
礼罢晓坛春日静,落红满地乳鸦啼。
原上一缕云,水面数点雨。
夹衣已觉冷,秋令遽如许。
行行适东村,父老可共语。
披衣出迎客,芋栗旋烹煮。
自言家近郊,生不识官府。
甚爱问孝书,请学公勿拒。
我亦为欣然,开卷发端绪。
讲说虽浅近,于子或有补。
耕荒两黄犊,庇身一茅宇。
勉读庶人章,淳风可还古。
我行山南已三日,如绳大路东西出。
平川沃野望不尽,麦陇青青桑郁郁。
地近函秦气俗豪,鞦韆蹴鞠分朋曹。
苜蓿连云马蹄健,杨柳夹道车声高。
古来历历兴亡处,举目山川尚如故。
将军坛上冷云低,丞相祠前春日暮。
国家四纪失中原,师出江淮未易吞。
会看金鼓从天下,却用关中作本根。
薄薄酒,胜茶汤。粗粗布,胜无裳。丑妻恶妾胜空房。
五更待漏靴满霜,不如三伏日高睡足北窗凉。
珠襦玉柙万人祖送归北邙,不如悬鹑百结独坐负朝阳。
生前富贵,死后文章,百年瞬息万世忙。
夷齐、盗蹠俱亡羊,不如眼前一醉是非忧乐两都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