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香红烬雨疑晴,燕子分波紫羽轻。
空有淡烟扶晚照,岂堪落月入离情。
将残春影怜梅信,欲醒秋痕写笛声。
最是梦回难放下,何期青鸟破愁城。
片香红烬雨疑晴,燕子分波紫羽轻。
空有淡烟扶晚照,岂堪落月入离情。
将残春影怜梅信,欲醒秋痕写笛声。
最是梦回难放下,何期青鸟破愁城。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末夏初的景象,充满了淡淡的哀愁与对远方亲人的思念。首联“片香红烬雨疑晴,燕子分波紫羽轻”描绘了一幅雨后初晴、燕子轻盈飞舞的画面,红烬象征着春花的凋零,而燕子的紫羽则为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颔联“空有淡烟扶晚照,岂堪落月入离情”则转而表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晚照中的淡烟和即将坠落的月亮都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离别的哀愁。
颈联“将残春影怜梅信,欲醒秋痕写笛声”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残存的春影似乎在怜惜梅花的信使,而想要唤醒秋天的痕迹,通过笛声来抒发心中的情感。尾联“最是梦回难放下,何期青鸟破愁城”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即使在梦中也难以释怀,期待着能够有青鸟(传说中能传递书信的神鸟)带来好消息,打破内心的愁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细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远方亲人深深的怀念之情,以及面对离别与时光流逝时的无奈与渴望。
礼部文章渊,波浪百尺高。
进士英俊窟,蛟龙千万条。
吾子欲求济,整子棹与篙。
吾子欲求胜,操子戈与矛。
勿谓水可狎,徒行思游遨。
勿谓龙可驯,空手捋须毛。
波神忽汹涌,怖死填蟹螯。
龙角忽张怒,走同虾蟆曹。
苟利篙楫往,跳海如沟濠。
苟操戈矛行,拉蛟如猿猱。
吾言有所勉,非徒声嘈嘈。
常欲饱煖天下人,其道未得一寸施。
子有二亲皆七十,糠覈不充常寒饥。
昨日访我破屋下,具鸡一只酒一卮。
子起却盘箸不举,吾亲未省曾食之。
对我嘘嚱涕泗下,孝子之心真可悲。
子固与我同一体,相间岂复有毛皮。
顾子之亲则吾亲,吾亲冻馁无柰何。
饱煖天下心徒为,送子出门成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