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斋倦孤坐,高步入清旭。
云散碧天空,雨馀山生绿。
野草春已芳,水禽晴更浴。
寂莫有所思,倚遍西岩曲。
幽斋倦孤坐,高步入清旭。
云散碧天空,雨馀山生绿。
野草春已芳,水禽晴更浴。
寂莫有所思,倚遍西岩曲。
这首元代诗人廖大圭的《山行》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生机的山间景象。首句“幽斋倦孤坐”表达了诗人独坐斋中的孤独与疲倦,但随后的“高步入清旭”则透露出他决定走出书斋,迎接清晨的清新气息。接下来的两句“云散碧天空,雨馀山生绿”,通过云散后的蓝天和雨后翠绿的山色,展现出大自然的清新与活力。
“野草春已芳,水禽晴更浴”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野草散发出芬芳,水鸟在晴朗的天气中欢快地沐浴,生动地展示了春天的生命力。最后两句“寂莫有所思,倚遍西岩曲”,诗人沉浸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思绪飘渺,倚靠在山岩之畔,流露出一种宁静而深沉的思考。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行所见,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内心的孤独思考,具有浓厚的田园诗风。
幻化无穷,天巧难觑。诸香妙华,种种呈露。
都随春来,亦随春去。缤纷颠倒,与空同处。
此华希有,周流四序。雨风雾烟,盈虚朝暮。
以何因缘,其体坚固。无颜色染,无开落故。
米贱今年不论钱,雀鼠餍饫人留残。
青蚨不过百枚去,可得明珠一斗还。
其如客寄已淹久,羞涩囊中无可看。
今朝欲写鲁公帖,四顾门外将谁干。
经营薄少置厨舍,呼童告使知艰难。
从今且作淖糜计,杂以山芋供两盘。
嗟予是身亦老矣,造物未置饥与寒。
何当甑炊七寸粳,饭香及处皆同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