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壑过兰若,炷熏拥寒炉。
稍收神观明,时翻经与书。
忘言忽自笑,得兴将谁拘。
雪云起冰霜,是事俱澹如。
绝壑过兰若,炷熏拥寒炉。
稍收神观明,时翻经与书。
忘言忽自笑,得兴将谁拘。
雪云起冰霜,是事俱澹如。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画面,诗人置身于幽深的山谷之中,一座兰若(寺庙)旁,寒炉之烟袅袅升起,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宁静的氛围。诗中“绝壑”、“兰若”、“寒炉”等词,勾勒出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之美。
“稍收神观明,时翻经与书”,诗人似乎在冥想或阅读,心灵逐渐平静下来,目光明亮,与外界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内心的平静与外界环境的和谐统一,体现了诗人追求的精神境界。
“忘言忽自笑,得兴将谁拘”,表达了诗人超越语言束缚,内心充满喜悦的状态。他不再受外物所拘束,享受着心灵自由的乐趣。这种豁达和自在,是对精神自由的深刻体验。
“雪云起冰霜,是事俱澹如”,最后一句以自然景象作结,雪云飘动,冰霜覆盖,这一切都显得淡然无奇。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一切事物在他眼中都变得平和而淡然,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内心的宁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深感悟,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喜青山、尚许客重来,禽猿话前尘。
悔天涯书剑,约抛钗誓,泪凝襟痕。
初试咸酸况味,鲁酒冻胶唇。
收拾残灯事,商略黄昏。
蛮海漂流孤燕,逐估樯南北,遑觅芳邻。
有相怜华发,烟岫蹙螺颦。
算东风、园林妆点,问落花、流水几何春。
还栖影,爇心香处,先断知闻。
斗杓直。斜倚长空荡碧。
燕台树、春信几番,隔岭梅花暗无色。貂裘敝去国。
忘识。东华旧客。
桑沧恨、追话旧游,珍托云鸿去书尺。蛮江记萍迹。
正鸟寄回樯,鸥笑争席。饥驱何补泉明食。
剩压袖诗重,伴装琴古,归帆风利破数驿。
怅人阻南北。悽恻。怨怀积。耐烛影秋寒,花事春寂。
烟波渺渺苍无极。况触恨杯酒,閟音亭笛。
西崦曾翠,剪赠我,晕砚滴。
倩千蕖、捧出界庄严。楼台乱苍烟。
溯当年花竹,中兴鼙鼓,谪宦流连。
满地夕阳红处,碧草又芊芊。
我濯宜清否,问水无言。
万事废兴何定,纵苍凉如许,不碍名园。
胜乌衣门第,瓦砾对斜曛。
好湖山、从谁管领,耐幽閒、泉石自清妍。
颓阑外,抹倪迂画,一角荒寒。
飞花萦步绮。问东风、春城几人归思。
万里关山,盼南天、归雁高楼重倚。
缥缈鹃声,莫误认、瑶池鸟使。
奈曲水裙遥,省识无人,商量花事。更感韶光逝水。
看宿雨桃花,送春悬泪。
旧约鞦韆,拚晓梦消磨,被莺呼起。
病怯扶阑,消受惯、薄棉天气。
门外传来消息,青梅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