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莫违,乐具举。延藩辟,朝帝所。执桓蒲,列齐莒。
垂衮毳,纷容与。升有仪,降有序。齐簪绂,忘笑语。
始矜严,终酣醑。
礼莫违,乐具举。延藩辟,朝帝所。执桓蒲,列齐莒。
垂衮毳,纷容与。升有仪,降有序。齐簪绂,忘笑语。
始矜严,终酣醑。
这首诗是南北朝时期的诗人沈约所作,属于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中的第五首,寅雅。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宴会或宗庙祭祀仪式,展现了当时宫廷文化的华丽与庄重。
“礼莫违,乐具举。”开篇便强调了对礼节的遵守和音乐的完整性,这两者在古代中国文化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元素,体现了社会秩序和精神追求。
“延藩辟,朝帝所。”诗人描写的是一种向帝王报告或请示的情景,“藩”指的是屏障,而“辟”则是开启,这里表现了一种对权威的尊崇。
“执桓蒲,列齐莒。”“桓蒲”可能是一种礼仪用具,而“齐莒”则可能象征着秩序和整齐。这两句强调了在重要场合中细节的处理。
“垂衮毳,纷容与。”这里描述的是服饰的华丽以及人们表情的和谐统一,展现了一种高贵的气质。
“升有仪,降有序。”这两句强调了行动的规范性,无论是上台还是下台,都有一套严格的礼节要遵守。
“齐簪绂,忘笑语。”诗人通过头饰和笑容来传达一种和谐、愉悦的氛围。
“始矜严,终酣醑。”最后两句则描写了一场宴会从开始的庄重到结束时宾主尽欢的情景。
整首诗通过对细节的精确描述,展现了一个宏大而有序的世界。沈约在这里不仅展示了自己的文学才华,同时也反映出了当时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的一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