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前双桃李,及时花又子。
明岁亦如斯,岁岁春风里。
孰云贱妾可相比,一朝轻掷成覆水。
夫婿孰云如岁时,一岁一时情未离。
可知男儿情多少,不及女流酒一卮。
老姑何尝怒堂上,草草直把中心痴。
何必区区分缣素,吟就白头他不顾。
妇人三十亦翩翩,抚影不自知其故。
新人不是可恨人,郎亦不过钱为主。
儿饥女哭门墙东,寄与新人勿太妒,尤愿新郎勿再误。
庭前双桃李,及时花又子。
明岁亦如斯,岁岁春风里。
孰云贱妾可相比,一朝轻掷成覆水。
夫婿孰云如岁时,一岁一时情未离。
可知男儿情多少,不及女流酒一卮。
老姑何尝怒堂上,草草直把中心痴。
何必区区分缣素,吟就白头他不顾。
妇人三十亦翩翩,抚影不自知其故。
新人不是可恨人,郎亦不过钱为主。
儿饥女哭门墙东,寄与新人勿太妒,尤愿新郎勿再误。
这首《弃妇篇》以一个被丈夫抛弃的女子的视角,描绘了她内心的痛苦与无奈。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对比手法,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情感的深刻。
首先,诗的开头“庭前双桃李,及时花又子”以桃李喻夫妻关系,暗示了原本和谐美好的家庭生活。然而,“明岁亦如斯,岁岁春风里”却预示着这种美好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暗藏危机。接着,“孰云贱妾可相比,一朝轻掷成覆水”表达了被抛弃女子的哀怨,她感叹自己无法与丈夫相提并论,如同泼洒的水难以收回。紧接着,“夫婿孰云如岁时,一岁一时情未离”则揭示了丈夫对感情的背叛,即使时间流逝,他对她的感情并未完全割舍。
“可知男儿情多少,不及女流酒一卮”通过对比男女情感的深浅,强调了女性在情感表达上的细腻与坚韧。接下来,“老姑何尝怒堂上,草草直把中心痴”描述了家庭长辈的态度,虽然表面上没有责怪,但内心深处的伤痛和痴情却难以掩饰。最后,“何必区区分缣素,吟就白头他不顾”表达了女子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助。
“妇人三十亦翩翩,抚影不自知其故”描绘了女子在经历变故后的独立与坚强,尽管她不明白为何会走到这一步。接下来,“新人不是可恨人,郎亦不过钱为主”揭示了社会现实中的金钱至上观念,以及新人与旧人的关系。最后,“儿饥女哭门墙东,寄与新人勿太妒,尤愿新郎勿再误”表达了女子对子女的担忧和对未来的希望,希望新妇不要过于嫉妒,也希望丈夫不再犯错。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寓意,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女性地位的低下、婚姻的脆弱以及人性的复杂多面。它不仅是一首对弃妇命运的同情之作,也是一幅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性描绘。
巨蝮磨牙血万家,天边有鼓许民挝。
雷公手执腾云斧,不到移文宥毒蛇。
在昔前朝帝问颁,龙楼当日正承颜。
曾思参侑褒崇后,尧舜相传密勿间。
遹骏先猷昭若日,于皇吾道重于山。
老臣独抱乌号痛,不及临雍扈从班。
久闻使君归,扁舟欲自载。
竟负九日约,吾意良有待。
今朝得得来,适与佳辰会。
名园盛众卉,摇落不少爱。
为语玉林神,无乃风景杀。
春葩发霜枝,一夜作奇怪。
此花红湿处,无如锦城最。
衔来定鸿鹄,万里从雪外。
高情相暖热,置酒出花背。
固知是乡人,岂不在我辈。
西庄见西产,一笑心领解。
主人独妙年,有花正宜戴。
胡为亦见分,无乃嘲老大。
谁令开非时,故遣白发对。
君勿轻白发,发白老更耐。
洛阳刘伯寿,耆英典型在。
醉帽仍插花,岂是儿女态。
还以寿主人,风流更耆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