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崔升归上都》
《送崔升归上都》全文
唐 / 刘长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旧寺寻遗绪,归心逐去尘。

早莺何处客,古木几家人。

白发经多难,沧洲欲暮春。

临期数行泪,为尔一沾巾。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cuīshēngguīshàngdōu
táng / liúchángqīng

jiùxúnguīxīnzhúchén
zǎoyīngchùjiārén

báijīngduōnáncāngzhōuchūn
línshùxínglèiwèiěrzhānjīn

注释
旧寺:古老的寺庙。
遗绪:前人的遗迹。
归心:回归的决心。
去尘:世俗的尘埃。
早莺:清晨的黄莺。
何处客:唤起游子思乡之情的人。
古木:古老的树木。
几家人:几家住户。
白发:满头白发。
多难:诸多苦难。
沧洲:江边,水边之地。
暮春:春天将尽。
临期:即将分别之时。
数行泪:几行泪水。
为尔:为你。
一沾巾:沾湿衣襟。
翻译
在古老的寺庙中寻找前人的遗迹,心中回归的决心驱散了世俗的尘埃。
清晨的黄莺不知唤起了多少游子的思乡之情,古老的树木下又住着几家人家。
历经沧桑,满头白发见证了诸多苦难,如今春天将尽,江边的景色显得更加苍凉。
即将分别之际,忍不住落下几行泪水,只为与你告别时能沾湿衣襟。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送崔升归上都》,是一首表达离别之情和对朋友深厚友谊的作品。诗中通过对旧寺古木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远去朋友的不舍与祝愿。

"旧寺寻遗绪,归心逐去尘。早莺何处客,古木几家人。"

这两句通过“旧寺”和“古木”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沉静而又略带哀伤的情境。“寻遗绪”暗示了对往昔的回忆与缅怀,而“归心逐去尘”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归去的不舍之情。随后的“早莺何处客,古木几家人。”则通过提问的方式,强化了时间流逝、世事变迁的主题。

"白发经多难,沧洲欲暮春。临期数行泪,为尔一沾巾。"

这两句诗直接表达了对朋友离别时的哀伤之情。“白发经多难”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生活的艰辛,“沧洲欲暮春”则是对即将到来的分别所表现出的无奈。最后,“临期数行泪,为尔一沾巾。”直接描绘了诗人在朋友离别之际,忍不住流下眼泪的情景,而“为尔一沾巾”则表达了一份深厚的友情和对朋友的祝福。

作者介绍
刘长卿

刘长卿
朝代:唐   字:文房   籍贯: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709—789

刘长卿(约726—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猜你喜欢

采桑子

昨宵独卧冰凌道,三耀常观。自在心安。

愈觉清凉不觉寒。尾闾过来夹脊上,辘辘长搬。

透入泥丸。返老长生别有欢。

(0)

河传令.赠京兆赵公

心合眼莹,耳聪意静,鼻通舌辩。

说山头,一派清流落涧。中烹,焰儿,紧不慢。

西金解东方版片,便令虎龙,同打扮得明珠,诸般不教兴贩。

春来,金生,花复绽。

(0)

永遇乐.邹公索

得呈钢,花吐瑞,药香烂。炼清泉,浇红焰,尽财俱削。

圭一粒,精麦髓,变俗容消却。

山头、游玩四时,长春酒频斟酌。

同卯共,方澄静,看婴为姹作。

喜调和,传津液,夜光明错。

年有幸,分豆旭,转结成灵药。

长生、久视蓬岛,遇遭永乐。

(0)

忆王孙

四宵得得并无寒。深谢孙公青顾看。

霞袖分开拂雾端。入长安。回首教贤结大丹。

(0)

千秋岁

汨汨尘寰扰。苦苦尤深窈。长系绊、不分晓。

日生还恁地,夜梦魂惊杳。听分表。

都缘劫劫波波绍。急急心开肇。早早俱除剿。

回首处、见明了。一般真个好。万道银霞绕。这番了。

秋潭皓月波光晶。

(0)

玉楼春.冬至夜侍祭

阴消阳长从今数。除客归来闻好语。

月明满地紫烟生,暖人刺文添绣缕。

冷风肃肃生庭户。桂酒光清摇燕俎。

今冬记我致严时,爆竹声中听五鼓。

(0)
诗词分类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诗人
葛胜仲 缪公恩 王称 陈宓 王洋 史鉴 童冀 喻良能 何吾驺 孙继皋 章甫 郑獬 韩上桂 郭钰 林鸿 孔武仲 邓林 潘希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