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过荷花赴上京,贫遭白眼亦人情。
尚留卧榻容酣睡,饱听黄河万古声。
雨过荷花赴上京,贫遭白眼亦人情。
尚留卧榻容酣睡,饱听黄河万古声。
这首诗名为《渡河》,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诗人赵熙所作。诗中以雨后荷花的形象起笔,暗示诗人的境遇如同雨后的荷花,尽管遭受白眼,但仍坚韧不屈地向着京城进发。"贫遭白眼亦人情"表达了诗人面对贫穷和世态炎凉的淡然态度,认为这是人之常情,并无过多抱怨。
接下来的两句"尚留卧榻容酣睡,饱听黄河万古声",诗人寓言性地表达了自己的坚韧与超脱。他即使身处困境,仍能在想象中找到一处宁静之地,安然入睡,享受黄河激荡的壮丽之声,象征着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坚守,以及对黄河精神的敬仰。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荷花和黄河的意象,展现了诗人面对逆境的坚韧和对自然壮美的向往,体现了清末近现代初诗人赵熙的独特情感世界。
山中枯树根,偃蹇蚀风雨。
久与土气亲,生意于焉聚。
随手植花草,蕃息如出土。
月下垂朱实,春罗剪红缕。
或苔如错绣,或藤如结羽。
纷然灿成致,位置疑有谱。
吾画能写生,写生不写形。
此景良可惜,吾手亦不轻。
以画易此景,请言平不平。
世人不贵真,贵假贵其名。
吾画能不朽,此景有衰荣。
莫言常住物,只许供山僧。
盘礴铜井道,旧游记平樾。
褰衣出木杪,坐觉耳目豁。
半岭界湖光,众山争出没。
湖天西北宽,山势东南匝。
莫釐与缥缈,相望何巀嶪。
指顾烟云间,可以一苇截。
山头石累累,历乱如积雪。
俯视千林花,上下同一洁。
山僧出迎我,问姓始相识。
谁言三度游,已作七年别。
当时同游者,眼中异存殁。
山川阅来往,笑我老日月。
悠悠旦宅人,何乃为化怛。
终当离有漏,就此得真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