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华垂旒,黄河喷雪,咸秦百二重城。危楼千尺,刁斗静无声。落日红旗半卷,秋风急、牧马悲鸣。闲凭吊,兴亡满眼,衰草汉诸陵。
泥丸封未得,渔阳鼙鼓,响入华清。早平安烽火,不到西京。自古王公设险,终难恃、带砺之形。何年月,铲平斥堠,如掌看春耕。
太华垂旒,黄河喷雪,咸秦百二重城。危楼千尺,刁斗静无声。落日红旗半卷,秋风急、牧马悲鸣。闲凭吊,兴亡满眼,衰草汉诸陵。
泥丸封未得,渔阳鼙鼓,响入华清。早平安烽火,不到西京。自古王公设险,终难恃、带砺之形。何年月,铲平斥堠,如掌看春耕。
这首《满庭芳》以曹贞吉对潼关的描绘,展现了深沉的历史感与壮阔的自然景象。开篇“太华垂旒,黄河喷雪”,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华山与黄河的雄伟景象,垂旒喻指华山如同天上的玉带,黄河则如雪浪翻腾,气势磅礴。接着,“咸秦百二重城”点明了潼关作为战略要地的重要性,其险峻难以攻破。
“危楼千尺,刁斗静无声”一句,通过描述高耸的城楼与安静的更鼓,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紧张的氛围,暗示了战争的潜在威胁。而“落日红旗半卷,秋风急、牧马悲鸣”则进一步渲染了战场的凄凉与悲壮,夕阳下的旗帜半卷,秋风中牧马的哀鸣,都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与时间的无情。
“闲凭吊,兴亡满眼,衰草汉诸陵”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站在废墟之上,满眼都是历史的痕迹,衰败的草木覆盖着汉代的陵墓,让人不禁思考历史的变迁与人类的渺小。
“泥丸封未得,渔阳鼙鼓,响入华清”引用了安史之乱的典故,暗示了即使再坚固的防御也难以抵挡历史的洪流,渔阳鼙鼓的声响传到了华清宫,象征着战争的爆发与王朝的衰败。
“早平安烽火,不到西京”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希望烽火不再燃起,战火不再蔓延至首都,反映了人民对于安定生活的向往。
“自古王公设险,终难恃、带砺之形”指出自古以来,王公贵族设置险要之地,但最终难以依靠这些险要之地来稳固政权,强调了人事与天命的不可控性。
“何年月,铲平斥堠,如掌看春耕”则是对未来的一种展望,期待有一天能够铲除边境的障碍,让这片土地如同春日般生机勃勃,展现出对和平与发展的美好愿景。
整首词通过对潼关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更蕴含了深刻的历史反思与对未来的憧憬,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
爞爞熏梦断。喜敲门客到,缺蟾斜瞰。
练波双桨,谈笑入葭薍。露香花近远。
初阳妆就明艳。
未隔兼旬,看缃房翠菂,开谢渐过半。
苦念金鳖影畔。牢落红衣,水怨蓬莱浅。
比还连雨,伤潦共菱芡。一湾芳自占。
舟招况对词伴。
记否家江,正鱼肥荔美,和月趁潮泛。
貂裘匹马皋兰道,万山围向人冷。
盾鼻风酸,旄头月落,羡煞书生豪俊。蘧庐醉暝。
尚疑是关前,群松动影。
绝塞刀环,替君欢喜替君病。
团圆一片明月,恐琼楼玉宇,仙子惊醒。
倒尽金卮,击残铜钵,道是天涯谁信。柝声偏紧。
有十万红珠,照吾归径。水调飞来,更情深韵稳。
一丛寒玉。又一重溪影,照来都绿。
石径弯环,僧梦微凉,好个翠阴如幄。
小阑干外秋痕瘦,画不出、折枝横幅。
有美人、亸袖频来,念取天寒人独。昨夜雨凉新过。
四围山气净,石发初沐。
露洗琴床,烟幕筠帘,病损半篱残菊。
林疏不度斜阳影,待石上、安排棋局。
怅客中、鬓发萧疏,转忆故园林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