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酣红倦。正迷香睡蝶,密围窥燕。
幄锦团娇,怕东风愁卷。传签午宴。
六铢重舞,霓裳初遍。
碧唾琼盂,霞承雒步,花移春院。玉环醉妆乍见。
沈香亭北,曾斗蓉面。凤佩羞衔,伴露痕轻剪。
倾城恨远。梦云逐雨花飞散。
国里青芜,年芳换了鬘天壶箭。
翠酣红倦。正迷香睡蝶,密围窥燕。
幄锦团娇,怕东风愁卷。传签午宴。
六铢重舞,霓裳初遍。
碧唾琼盂,霞承雒步,花移春院。玉环醉妆乍见。
沈香亭北,曾斗蓉面。凤佩羞衔,伴露痕轻剪。
倾城恨远。梦云逐雨花飞散。
国里青芜,年芳换了鬘天壶箭。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园林赏花的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牡丹盛开的场景生动展现出来。"翠酣红倦"四字,形象地写出牡丹花朵饱满、色泽鲜艳的状态,仿佛醉酒般娇艳欲滴。"迷香睡蝶,密围窥燕",通过蝴蝶和燕子的动作,表现出牡丹花香浓郁,吸引众多昆虫前来欣赏。
"幄锦团娇,怕东风愁卷",进一步描绘了牡丹花瓣如锦缎般华美,担心春风会吹皱其娇嫩。午宴传签,暗示着贵族或文人雅士的聚会,伴随着轻盈的六铢舞和霓裳音乐,气氛优雅而热闹。
"碧唾琼盂,霞承雒步,花移春院",运用精致的比喻,形容牡丹花瓣如琼瑶般晶莹,步履轻盈,仿佛春光在花间流转。玉环醉妆的美人出现,与牡丹争艳,回忆起沈香亭北的往事,增添了历史的韵味。
"凤佩羞衔,伴露痕轻剪",写出了牡丹花的娇媚和清雅,如同佩戴凤凰饰品的女子,带着清晨露珠的痕迹。"倾城恨远"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美景易逝的感慨,梦中花雨散落,象征着繁华不再。
最后,诗人以"国里青芜,年芳换了鬘天壶箭"收尾,寓意岁月更迭,牡丹虽美,但春天已逝,只剩下满园青草,象征着生命的轮回和自然的变迁。整体上,这首词以牡丹为载体,展现了清末近现代初园林生活的精致与哀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