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骧伐鼓下长川,直济云涛古庙前。
海客敛威惊火旆,天吴收浪避楼船。
阴灵向作南溟主,祀典高齐五岳肩。
从此华夷封域静,潜熏玉烛奉尧年。
龙骧伐鼓下长川,直济云涛古庙前。
海客敛威惊火旆,天吴收浪避楼船。
阴灵向作南溟主,祀典高齐五岳肩。
从此华夷封域静,潜熏玉烛奉尧年。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宗教仪式,可能是道教或佛教的某种祭祀活动。开篇“龙骧伐鼓下长川”设定了宏大而神秘的氛围,龙与鼓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着权力和威严,长川则给人以广阔无垠之感。紧接着,“直济云涛古庙前”进一步渲染出一幅古老庙宇前的壮观景象。
“海客敛威惊火旆”中的“海客”可能指的是来自远方的行者或僧侣,他们在见到这种盛况时不禁收敛了自己的威严,显得有些惊讶。火旆则是古代军队中用来指挥兵力的旗帜,这里可能象征着仪式的庄重。
“天吴收浪避楼船”中的“天吴”可能是指某种神灵或宗教领袖,而收浪则表现出一种控制自然力量的能力,避楼船则是在强调这场仪式的安全与平和。
“阴灵向作南溟主”中,“阴灵”可能是对某种神秘力量的称呼,而“向作南溟主”则表明了这种力量或尊者的转变成为南方海洋的统治者。
“祀典高齐五岳肩”一句,提到了古代祭祀的礼节,并通过“五岳肩”来强调这种仪式的庄严与崇高。
最后,“从此华夷封域静,潜熏玉烛奉尧年”表达了在这场盛大的宗教活动之后,中华大地上下安宁,而祭祀者则是以虔诚之心向古代圣君尧献上清净之物。整首诗通过对气氛、景象和仪式的精细描绘,展现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与宗教庄严感的场景。
老去春无味,年年觉病添。
酒因脾积断,灯为目阿嫌。
势位非其好,纷华已久厌。
唯馀读书乐,暖日坐前檐。
惟知负米乐,不觉抱关卑。
出处两得意,是非皆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