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书感》
《书感》全文
宋 / 罗与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设险重门未足凭,民心应自有长城。

朝廷休戚视田野,宗社存亡非甲兵。

气实精神宁敝竭,本枯枝叶可敷荣。

古人经理先观势,两臂于韩孰重轻。

(0)
翻译
设置重重险阻的防线并不足以依赖,人民心中自有一道坚固的长城。
朝廷的安危应当关注民间疾苦,国家的兴衰并非只靠武力决定。
只要气节和精神充实,即使疲惫不堪也能恢复生机,根基若无生机,枝叶再繁茂也会凋零。
古人处理事务先看大势,面对韩国这样的强敌,究竟哪一边更重要呢?
注释
险重门:重重险阻的防线。
长城:比喻人民心中的团结和抵抗力量。
朝廷:指封建社会的中央政府。
田野:民间,乡村。
宗社:指国家和家族。
甲兵:军队。
气实精神:气节充实,精神旺盛。
本枯枝叶:比喻根基和表面现象。
经理:处理事务,管理。
势:形势,大局。
两臂于韩:比喻在对抗强敌时的选择。
孰重轻:哪个更重要。
鉴赏

这首诗名为《书感》,作者是宋代诗人罗与之。诗中表达了对国家治理的深刻见解。诗人认为,仅仅依靠险要的城门和军事防御并不足以确保国家安全,真正的长城在于民心。他强调朝廷的安危应密切关心民间疾苦,国家的兴衰并非单纯依赖武力。接着,诗人指出国家的根本——民气旺盛,即使一时困难,也能激发民族精神,实现繁荣。最后,诗人以历史为鉴,提出古人处理事务时会审时度势,权衡利弊,例如在韩赵两国的决策中,更看重人民的力量而非军事力量。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于治国方略的深思熟虑,主张以民为本,重视民心向背,以及灵活运用策略来维护国家稳定。

作者介绍

罗与之
朝代:宋

罗与之,字与甫,螺川(今江西吉安县)人。曾应进士举不第(本集卷一《下第西归》),遂弃去,浪迹江湖间。其诗为刘克庄称赏。有《雪坡小稿》二卷。 罗与之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雪坡小稿》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江湖小集》本(简称江湖集)、顾氏读书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群贤集),并酌校《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本(简称名贤集)。
猜你喜欢

次前韵酬王景云见和三首·其一

我家西谷子鄞东,西望云山百里中。

回首十年尘底别,更无书落雁天风。

(0)

隆兴书堂自警三十五首·其五

人禀五行秀,卓然与物异。

由其达大经,秉彝不容己。

(0)

丙辰十月见梅同感其韵再赋

霜枝秃秃瘦,孤英自中鲜。

出尘寒玉姿,熟视何清妍。

端如仁者心,洒落万物先。

浑无一点累,表里俱彻然。

(0)

久不雨

草庐卧龙目未开,岩溪作霖手未抬。

苍生望望亦劳尔,霶霈甘泽从何来。

(0)

送瘳子晦倅潮还别四绝·其三

松窗梅雪岁寒馀,奉别城东古驿头。

君去有行应可乐,我来独学重为忧。

(0)

和傅侍郎至临漳感旧十咏·其九和登临漳台

三山昂首状魁嵬,虎踞龙蟠萃一台。

若跨地灵规贡宇,英才衮衮拔条枚。

(0)
诗词分类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诗人
毕构 班超 杨朱 张爱玲 石评梅 卜商 言偃 宰予 仲由 子贡 子有 仲弓 伯牛 闵子 蔡文姬 孟子 孔伋 曾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