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弦故同调,何山亦吾山。
我秃君亦苍,两山自年年。
鸿鹄有孤尚,鱼藏不厌渊。
性偏鲜谐俗,幸有先人田。
寄迹混樵牧,养寂城市间。
赤日长林下,一枕黄虞前。
邻村半凉落,蔀屋时无烟。
心多枉系念,于此成华颠。
西陇麦就熟,雨足农亦閒。
时平征调简,井里居晏然。
幽弦故同调,何山亦吾山。
我秃君亦苍,两山自年年。
鸿鹄有孤尚,鱼藏不厌渊。
性偏鲜谐俗,幸有先人田。
寄迹混樵牧,养寂城市间。
赤日长林下,一枕黄虞前。
邻村半凉落,蔀屋时无烟。
心多枉系念,于此成华颠。
西陇麦就熟,雨足农亦閒。
时平征调简,井里居晏然。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的情感共鸣,以及对自然与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首句“幽弦故同调,何山亦吾山”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心灵的契合,如同琴弦共鸣,无论身处何山,都感到是自己的山。接着,“我秃君亦苍,两山自年年”通过形象的描述,表现了岁月的流逝,但友谊和心灵的连接却历久弥新。
“鸿鹄有孤尚,鱼藏不厌渊”以鸿鹄和鱼为喻,表达了高洁的志向和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性偏鲜谐俗,幸有先人田”则强调了诗人个性的独特和对传统价值观的坚守。
“寄迹混樵牧,养寂城市间”描绘了诗人隐居于自然与市井之间的生活状态,既远离尘嚣,又不失人间烟火。“赤日长林下,一枕黄虞前”通过夏日阳光和黄虞(古代传说中的仙人)的意象,营造了一种超脱现实、接近理想境界的氛围。
“邻村半凉落,蔀屋时无烟”描绘了乡村的宁静景象,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心多枉系念,于此成华颠”表达了诗人对世俗杂念的摒弃,以及在自然中找到心灵寄托的愿望。
最后,“西陇麦就熟,雨足农亦閒”描绘了丰收的场景,体现了诗人对农业社会和谐稳定的欣赏。“时平征调简,井里居晏然”总结了诗人对和平时期、生活安宁的赞美,以及对这种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友情、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以及对和谐社会状态的赞颂。
衰柳惊风,残荷滴雨,伤心时候。
啾啾四壁,何物添人僝僽。
绕荒阶、直至中宵,霜天分外秋声透。
问西邻寒女,萧条机杼,可曾闻否。奔走。
依人处,向床下相亲,草根漫守。
撩愁惹恨,几日镜中清瘦。
甚娇娥、闭入金笼,枕边唧唧陪寒漏。
细听他、感激哀音,绿鬓宁依旧。
越王台畔,谁把胭脂轻洒。
怪真色生香,乍染出、猩红样,浅深高下。
莫是杜鹃啼血处,痛处士、山妻羽化。
我只虑、无端桃杏,大胆来争声价。笑话。
春工无赖,暪真妆假。
向暖日、凌风开未了,也不顾、北人惊诧。
碎聚花茵浮大白,尽教那、颜如渥赭。
待高髻凭栏,唱罢春风,看他都雅。
白雪诗盈卷,笑微躯、未堪众嫭,几从严谴。
公也缨冠骖欲解,知己感恩双泫。
身已似、三眠残茧。
洛下重来刘梦得,问种桃、道士花深浅。
陪剑履,两肩展。丹心皎皎风雷显。
佐天家、醴资麴蘖,医需和扁。
社稷臣元推汲黯,过眼白衣苍犬。
清礼数今宵都免。
龙马精神方健在,补宗彝、藻火垂虞典。
歌进酒,烛频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