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提鹊印扫烽尘,再入鹓班领荐绅。
昭代风云扶正气,累朝生养出名臣。
焚鱼暂托归田赋,跃马犹强报主身。
为问古来贤将相,几人端不愧麒麟。
三提鹊印扫烽尘,再入鹓班领荐绅。
昭代风云扶正气,累朝生养出名臣。
焚鱼暂托归田赋,跃马犹强报主身。
为问古来贤将相,几人端不愧麒麟。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的《奉寄致政太宰杨公六首》中的第一首,通过对杨公的赞誉,展现了对古代贤能将相的深刻思考与敬仰。
首联“三提鹊印扫烽尘,再入鹓班领荐绅”,以“三提鹊印”描绘杨公多次征战,扫除边疆之患;“再入鹓班”则展现其在朝中多次担任要职,领导群臣。这两句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生动刻画了杨公的赫赫战功和政治成就。
颔联“昭代风云扶正气,累朝生养出名臣”,赞美杨公在动荡的时代中,如同风云般扶助正义,培养出众多杰出的人才。这里不仅赞扬了杨公的个人品质,也体现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深远影响。
颈联“焚鱼暂托归田赋,跃马犹强报主身”,通过“焚鱼”这一典故,暗示杨公虽已归隐,但仍心系国家,不忘报效朝廷。即使在归田之时,心中仍怀有为国效力的决心。这表现出杨公即便在退隐生活中,也保持着对国家的忠诚与责任感。
尾联“为问古来贤将相,几人端不愧麒麟”,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古代贤能将相的敬仰之情。这里“麒麟”常被用来比喻杰出的文臣武将,王世贞在此处提出疑问,实际上是对杨公以及所有古代贤能将相的高度评价,认为他们无愧于历史的赞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杨公事迹的描述和对古代贤能将相的赞美,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和敬仰,同时也表达了对理想政治人物的期待与追求。
颓簪堕髻鸿都叟,爱酒如金叵常有。
有时得辄止奔鲸,各开吞海谽谺口。
不辞一醉一千日,千日芳鲜致无术。
临风大呼刘伯伦,欲分馀沥洗浊泾。
伯伦拍浮酒船里,不信人间有泾渭。
须臾酒醒骑马归,雪精玄犊颠倒骑。
半醒僮仆相扶携,嵬岸混澒忘颠隮。
狂态百出弗自知,画手一笑尽得之。
如镜铸像尤出奇,想当恁时百不理。
道德五千风过耳,更复沉酣到六经,六经古人糟粕耳。
射蛟溪上黄花酒,灏气浮溪静弗澜。
素羽已忘秋后热,紫萸不怕夜来寒。
轸裁彫玉鸣焦尾,屏掩涂金炷博山。
步武自高吟自适,何须鼓吹上层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