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深远的山水景象,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淡泊与超脱。"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一句,以湖面如镜的平静为背景,渲染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接下来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则通过对水汽氤氲、山岳巍峨的描述,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
然而,在这宁静而宏伟的景象中,诗人却表达了一种孤独和超然的态度。"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两句,透露出诗人面对现实世界的无奈和不屑一顾,他渴望超脱世俗,但又感到自己手中缺少掌控命运的工具,因此只能选择淡泊明志,隐退自守。
最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超然物外的情怀。诗人不再是直接参与自然的行为者,而是旁观者,他对那些仍在世俗纷争中无法自拔的人,只能心生怜悯,但也无力回天。
整首诗通过对洞庭湖景色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超脱态度和淡泊明志,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深深的孤独感。
人家住峰顶,我行时见之。
遂逾数百折,始获叩茅茨。
主人拂尘席,邀我憩征疲。
村居不四五,往往绝烟炊。
携榼请馔具,日暮空筐归。
未知有蔬笋,况乃思甘肥。
提壶试斟酌,不辨渑与淄。
岂无饥渴情,何为异肝脾。
谓言百尺岩,九仞不及施。
昨逢十日雨,众面生光辉。
自从五月来,谁复陈巾匜。
悲哉人间世,生理乃若兹。
我劳尚不解,彼困何能支。
明发舍之去,相看俱涕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