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饱秣陵烟。回首依然。红墙西去小长干。
好个当垆人十五,春满垆边。如此六朝山。
消此鸦鬟。雨花云叶太阑珊。
百里江声流梦去,重到何年。
帆饱秣陵烟。回首依然。红墙西去小长干。
好个当垆人十五,春满垆边。如此六朝山。
消此鸦鬟。雨花云叶太阑珊。
百里江声流梦去,重到何年。
这首《卖花声·舟过白门有纪》是清代诗人龚自珍所作,以舟行白门(南京)的所见所感为题材,描绘了一幅充满情感与历史厚重的画面。
首句“帆饱秣陵烟”描绘了船帆在南京城上空的烟雾中饱吸着风力,预示着旅程的开始。接着“回首依然”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即使时间流逝,某些记忆依旧清晰如初。
“红墙西去小长干”一句,将目光转向了南京城内,红墙映衬着夕阳,小长干的景致在诗人眼中显得格外温馨。接下来“好个当垆人十五,春满垆边”描绘了一个少女在酒肆前卖酒的情景,春意盎然,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如此六朝山。消此鸦鬟”则将视角拉回历史,六朝古都的山川依旧,但人事已非,那些曾经繁华的景象如今只能在回忆中寻找。“雨花云叶太阑珊”一句,通过雨花台的云雾缭绕,表现了自然景色的变幻莫测,同时也暗示了历史的沧桑变化。
最后,“百里江声流梦去,重到何年”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与期待,百里的江水似乎承载着他的梦想,却不知何时才能再次回到这里。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的追忆、对现实的感慨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思考,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历史的厚重感。
小胆妨萤,潜踪趁蝶,被风招到深宇。
冉冉随郎,迷却一条归路。
乍记起、蟋蟀帘栊,浑忘了、凤凰窗柱。无语。
恁苔松竹脆,那般酸楚。
仿佛六曲阑干,有几个花灵,伴伊来去。
不畏蛩啼,只怕晓钟惊汝。
颤荒烟、篱角残枝,避冷露、楼阴纤步。延伫。
待留他月子,替伊为主。
蝉吹暮歇,蛙鼓夜沉,嘈嘈犹在庭角。
渐透晚来霜讯,空阶正萧索。无人处,声共作。
便吟到、客愁无著。尚依旧,月细风尖,冷淡篱落。
心绪倍前恶,检点离怀,呼汝共斟酌。
不是夜床无梦,才眠又惊觉。三更尽,吟渐弱。
隐残壁、绣苔斑剥。寺钟醒,曙破鸦啼,馀韵依约。
百计留春春已困,如此烟花,消息无人问。
旧日亭台今日恨,故人大半非玄鬓。
燕子归期还未准,怕上层楼,怕见春光尽。
中酒风前花絮紧,可怜人远天涯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