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鲍县尉》
《和鲍县尉》全文
宋 / 赵师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留僧秋阁上,身自伴僧闲。

漱齿临寒水,焚香对远山。

野禽偷果去,童子借经还。

馀兴成诗句,高题屋柱间。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bàoxiànwèi
sòng / zhàoshīxiù

liúsēngqiūshàngshēnbànsēngxián

shù齿chǐlínhánshuǐfénxiāngduìyuǎnshān

qíntōuguǒtóngjièjīnghái

xīngchéngshīgāozhùjiān

注释
留僧:僧舍。
秋阁:秋天的楼阁。
身自伴僧闲:独自陪伴僧人度过闲暇。
漱齿:刷牙。
寒水:寒冷的溪水。
焚香:点燃香烛。
远山:远方的山。
野禽:野鸟。
偷果:偷偷地吃果实。
童子:小孩。
借经还:借来的经书归还。
馀兴:剩余的兴趣或兴致。
诗句:诗篇。
高题:高高题写。
屋柱间:屋柱上。
翻译
在秋天的僧舍楼上,我独自陪伴着僧人享受清闲时光。
我对着寒冷的溪水刷牙,点燃香烛对着远方的山峦祈祷。
野鸟偷偷地啄食果实离开,小童借来的经书也已归还。
余兴未尽,我把这些感受化为诗句,高高地题写在屋柱之间。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师秀的《和鲍县尉》,描绘了诗人与僧人共度闲适时光的场景。首句“留僧秋阁上”点明了季节和地点,僧人在秋日阁楼之上陪伴诗人,显示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接下来的“身自伴僧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悠闲和对僧侣生活的欣赏。

“漱齿临寒水”描绘了诗人清晨漱口的情景,对着清凉的泉水,反映出诗人生活的简朴和心境的清静。“焚香对远山”则进一步渲染出禅意,焚烧香料的同时,诗人凝视远方的山峦,享受着自然的宁静。

“野禽偷果去,童子借经还”通过描绘野外的鸟儿和借书的小童,增添了生活气息,展现了乡村的和谐与宁静。最后,“馀兴成诗句,高题屋柱间”表达了诗人闲暇之余创作诗歌的兴致,将诗句留在屋柱上,既是对日常生活的记录,也是对美好瞬间的留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日僧人生活的画卷,流露出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文学创作的闲逸之趣。

作者介绍
赵师秀

赵师秀
朝代:宋   号:灵秀   籍贯:永嘉(今浙江温州)   生辰:1170~1219年

赵师秀(1170~1219年)字紫芝,号灵秀,亦称灵芝,又号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 
猜你喜欢

寄怀覃孝方大令·其二

爱我邱沧海,招邀读好诗。

潮来船自在,客去月相随。

葭露伊人溯,苔岑与子期。

抛砖思引玉,介绍结新知。

(0)

戊申入都门感兴·其四

故土遗黎祖国来,伤心会馆纪「全台」!

天公妒尔名无实,一炬三椽付劫灰!

(0)

观雨即事·其四

不厌潇潇入耳繁,捲帘深坐到黄昏。

中庭已自如池沼,不识郊原泽几分?

(0)

为杨海帆同年作梅花并题

水边篱落自横斜,料得南枝已著花。

欲作师雄酣一梦,冷魂归去已无家!

(0)

和宗人秋河四首·其四

男儿四海皆兄弟,况是高阳一派亲。

避地自怜非海客,问天未许作閒人。

苦无媚骨能谐俗,惟有刚肠但率真。

强策驽骀还有力,重来驰骋九京尘。

(0)

赠陈省三观察、雨三鹾尹昆仲

浮家寄鮀浦,独客入羊城。

地已牛皮弃,人馀虎口生。

壮心销烈士,悲泪洒新亭!

末路谁相顾,元方两弟兄。

(0)
诗词分类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诗人
李季兰 赵徵明 仲子陵 陈慥 王庭珪 刘子翬 熊禾 麹信陵 常楚老 李澣 窦弘余 道潜 黄炎培 丰子恺 朱光潜 唐弢 陆轸 宋光宗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