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浦渔家傍酒家,渔罾掩映酒帘斜。
探囊恰好供归客,买得黄鱼并杏花。
隔浦渔家傍酒家,渔罾掩映酒帘斜。
探囊恰好供归客,买得黄鱼并杏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乡村生活画卷。首句“隔浦渔家傍酒家”,以“隔浦”二字营造出一种悠远的空间感,接着“渔家傍酒家”则巧妙地将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置于同一场景之中,形成鲜明对比,又和谐共存的画面。渔家与酒家相邻,既体现了乡村生活的丰富多样,也暗示了人们在劳作之余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渔罾掩映酒帘斜”一句,通过“渔罾”和“酒帘”的细节描写,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渔罾是渔民捕鱼的工具,酒帘则是酒家的标志,两者相互映衬,不仅展现了渔家与酒家各自的生活状态,也暗示了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的某种联系或交流,如渔民或许会在劳作之余到酒家小憩,享受片刻的放松。
“探囊恰好供归客,买得黄鱼并杏花”两句,将视角转向了归客。这里的“归客”可以理解为从远方归来的人,也可以是诗人自己。通过“探囊”这一动作,形象地表现了归客在旅途中寻找所需之物的情景。而“黄鱼并杏花”的购买,则不仅满足了物质需求,更增添了旅途中的诗意与美感。黄鱼象征着丰富的收获,杏花则带来了春天的气息和美好的寓意,二者结合,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乡村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图景,同时也蕴含了对简单而充实生活的向往之情。
人言父子亲,安知不为虎,猛兽惜其雏,步步生咻喔。
汉武好神仙,方士正旁午。
志虑既回惘,谗夫耦二五。
齿牙之为猾,荼毒于楛砮。
隶臣衔尊命,两官无靖土。
以子盗父兵,苟图脱罪罟。
九服无逃命,望思亦何补。
真州渔父艇十尺,日月维舟汀草碧。
看尽江南一片山,往来只在菰芦间。
短布为衾瓮作枕,卧对桃花万株锦。
笙歌响静罗绮间,明月当头举杯饮。
渔父十年江上渔,江上渔人识面疏。
有时得鱼还自放,心同流水归空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