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尽青山,担头缚斧柯。
顾盻生得色,高林郁嵯峨。
轩轩举趾健,倏忽重峦过。
山词连步起,与至口则哦。
闻声不见人,杳霭隔烟萝。
有时惊鹳鹤,磔磔离其窠。
呕哑字莫辨,余响飘林多。
松风与涧瀑,天籁遥戛摩。
运斤以为节,逸调殊凡科。
丁丁复许许,拉杂声相和。
四体无乃疲,而非劳者歌。
自歌还自罢,兀傲焉知他。
出门尽青山,担头缚斧柯。
顾盻生得色,高林郁嵯峨。
轩轩举趾健,倏忽重峦过。
山词连步起,与至口则哦。
闻声不见人,杳霭隔烟萝。
有时惊鹳鹤,磔磔离其窠。
呕哑字莫辨,余响飘林多。
松风与涧瀑,天籁遥戛摩。
运斤以为节,逸调殊凡科。
丁丁复许许,拉杂声相和。
四体无乃疲,而非劳者歌。
自歌还自罢,兀傲焉知他。
这首清代张梁的《琴意诗·其五·樵歌》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间樵夫劳作图景。首句“出门尽青山”,展现了樵夫行走在连绵起伏的山峦之间,环境清幽。接下来,“担头缚斧柯”点明了樵夫的身份,斧头在肩,暗示着生活的艰辛与责任。
“顾盻生得色,高林郁嵯峨”描绘了樵夫欣赏山中美景时的满足与喜悦,尽管山路崎岖,但他的眼神中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接着,“轩轩举趾健”写出了樵夫步伐矫健,轻快地穿越重峦叠嶂。
“山词连步起,与至口则哦”进一步刻画了樵夫边走边唱,歌声与山势相应,显得悠然自得。然而,“闻声不见人,杳霭隔烟萝”又透露出一种空旷与神秘感,樵夫的身影隐没在云雾缭绕的山林之中。
“有时惊鹳鹤,磔磔离其窠”描绘了樵夫的歌声偶尔惊动了栖息的鸟儿,增添了生动的动态画面。接下来,诗中通过“松风与涧瀑,天籁遥戛摩”将自然之声与人的歌唱融为一体,形成和谐的乐章。
“运斤以为节,逸调殊凡科”赞美了樵夫以斧头敲击节奏,歌声超脱世俗,别具一格。最后,“丁丁复许许,拉杂声相和”是对樵夫歌声的细致描绘,而“四体无乃疲,而非劳者歌”则揭示了他虽身体劳累,却因热爱生活而歌唱,歌声中充满力量与快乐。
整首诗通过樵夫的行迹和歌声,展现了他对自然的亲近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在劳作中找到的乐趣,体现了诗人对平凡生活的赞赏和对自然美的追求。
胜之家本公侯贵,弱冠英才已惊世。
雒阳多士谁敢伦,千古比肩唯贾谊。
昔遭绛灌深切齿,奔走十年为下吏。
近方抆拭出泥涂,稍学和光匿锋锐。
会计之官岂足为,黾勉簿书聊自庇。
王城九衢腊月尾,风雪数朝穷恣睢。
枥间款段疲且病,借马于人亦疲曳。
扬鞭掣辔趋省廷,刺蹙不前泥没鼻。
慨然遂有劳者歌,满纸雄文欻轩轾。
人生荣遇有早晚,视此锱铢勿关意。
况君卓荦高出群,异日青云终自致。
鲜车大盖拥骅骝,莫忘今朝乘小驷。
昔行巩洛间,马瘦天复阴。
寒烟淡不收,一拂横长林。
当时无画工,负此清赏心。
今朝石上迹,历历皆可寻。
轻素已纷泊,老干仍萧森。
坐令高兴还,野气生衣襟。
丹青不耐久,风日易消侵。
何如造化真,更彼岁月深。
昌言家素贫,购此糜百金。
请镌好事名,千古无消沈。
白鹘日边来,一息万里遥。
横飞碧海晴,六翮寒萧萧。
轻如朔雪花,迥与长风飘。
倾身叠绀爪,吟啸何哓哮。
瞥来疾惊电,欻起先扶摇。
遂令狐与狸,不敢矜凶妖。
罻罗不可取,灭影还云霄。
世人莫得见,粉绘图轻绡。
凛然堂牖间,霜气生春朝。
风雨夜如墨,古木无鸣枭。
离群四十一春风,纵有相逢似梦中。
幸得相逢作邻舍,但嗟彼此是衰翁。
汉文前席人将去,庾信诛茅橐未充。
怅望金堤碧芜阔,杖藜携手几时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