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花树北砌,东日照西丛。
蠲忿幽芳吐,合欢瑞色笼。
飘萧叶猗露,靃靡蕊含风。
不解忧常切,休誇藻独雄。
南花树北砌,东日照西丛。
蠲忿幽芳吐,合欢瑞色笼。
飘萧叶猗露,靃靡蕊含风。
不解忧常切,休誇藻独雄。
这首诗描绘了萱草在不同方位环境中的生长状态与特质,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植物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首句“南花树北砌,东日照西丛”,以“南花”、“北砌”、“东日”、“西丛”四个方位词,巧妙地构建了一幅四季更迭、光影交错的自然画卷。南花与北砌的对比,暗示着季节的变换;东日与西丛的呼应,则体现了时间的流转。这种时空交错的描绘,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暗含了生命循环的主题。
接着,“蠲忿幽芳吐,合欢瑞色笼”,进一步深化了对萱草的描写。萱草,又名忘忧草,古人常以之象征消除烦恼、带来欢乐。诗人在这里赋予萱草以情感色彩,使其成为抚慰心灵、化解愁绪的象征。幽芳的吐露与瑞色的笼罩,既是对萱草美丽外表的赞美,也是对其内在精神品质的颂扬。
“飘萧叶猗露,靃靡蕊含风”,这两句则转向对萱草动态美的刻画。飘萧的叶片在露珠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生动,而含蓄的花蕊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展现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命力的美。这里,诗人运用了“猗露”和“靃靡”这两个富有诗意的词汇,形象地描绘了萱草在自然界的姿态,同时也隐喻了生命的脆弱与坚韧。
最后,“不解忧常切,休誇藻独雄”,这两句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萱草的哲思。萱草虽能解忧,但并非万能,它无法解决所有人的忧虑。诗人在此借物抒情,寓言人生,提醒人们不应过分依赖外物来解决内心的困扰,而应从内心深处寻找平静与安宁。同时,也对那些仅凭表面华丽而自夸的人提出了委婉的批评。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萱草生长环境、形态特征及内在精神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
君不见阮嗣宗臧否不挂口,莫誇舌在齿牙牢,是中惟可饮醇酒。
读书不用多,作诗不须工,海边无事日日醉,梦魂不到蓬莱宫。
秋风昨夜入庭树,蒪丝未老君先去。
君先去,几时回?刘郎应白发,桃花开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