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河西带镇宁流,顺圣川南是蔚州。
比岁凶荒犹在眼,向来荼毒几曾收。
灵关背出红沙岭,直峪斜通白草沟。
封殖紫荆端在此,仓场刍粟可深筹。
阳河西带镇宁流,顺圣川南是蔚州。
比岁凶荒犹在眼,向来荼毒几曾收。
灵关背出红沙岭,直峪斜通白草沟。
封殖紫荆端在此,仓场刍粟可深筹。
这首诗描绘了阳河与镇宁的交汇,以及顺圣川南的蔚州景象。诗人关注当地的社会现实,指出近年来频繁的饥荒和苦难尚未得到有效缓解。他提到了灵关背后的红沙岭和直峪通往白草沟的蜿蜒道路,暗示着地理环境的艰险。最后,诗人寄希望于紫荆之地能成为丰收的象征,建议楚中丞应深入考虑如何储备粮草,以备不时之需。整首诗寓含了对民生疾苦的忧虑和对地方治理的建议,体现了明朝文人士大夫的责任感。
嗟彼海南郡,土瘠士常贫。
藷芋饷昼耕,松明照夜勤。
当年两黎老,能邀玉堂人。
一往五十年,遗迹宛若新。
邦君时举酒,父老举欣欣。
贤多隐农圃,耦耕可问津。
鲁叟欲乘桴,东坡愿卜邻。
他年青衿子,凛凛多秀民。
出郊何所欣,所欣在观眺。
殷红著新枝,浓绿浮远峤。
悠然出尘想,快若追风骠。
几年偪仄怀,儿女困嘲诮。
人生贵适意,官职岂不要。
从来坦率性,痼疾难救疗。
沈湎与独醒,亦各以所好。
鹤胫自然长,断之定号叫。
譬如食茶味,煎煎人外料。
言行自有常,安能改吾调。
浩歌归去来,家有老德耀。
永托烟云岑,终焉擅渔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