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向丞竹轩》
《题向丞竹轩》全文
宋 / 李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琅玕新植觉深幽,顿使轩窗一夜秋。

寒影静侵书幌冷,翠阴清逐桂花浮。

蕙兰终许依霜操,桃李从教媚冶游。

公子已多林下趣,更看仙吏落银钩。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竹轩的清幽与雅致,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竹子的独特魅力以及它对环境的影响。首句“琅玕新植觉深幽”,以“琅玕”代指竹子,点明了竹子刚被种植的新鲜感和由此带来的深邃幽静之感。接着,“顿使轩窗一夜秋”一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强调竹子的生长瞬间为周围环境带来了秋天的气息,营造出一种时间流转、季节变换的氛围。

“寒影静侵书幌冷,翠阴清逐桂花浮”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竹子在夜晚的静谧景象。竹影投射在书幌上,仿佛带有一丝凉意,而翠绿的竹阴与飘浮的桂花香气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这里不仅表现了竹子的自然美,也暗示了竹子与文人雅士精神世界的契合。

“蕙兰终许依霜操,桃李从教媚冶游”两句,通过对比蕙兰(兰花的一种)与桃李(桃花和李花),表达了对竹子坚韧不屈品格的赞美。蕙兰象征着高洁的品性,即使在严霜中也能保持其操守;而桃李则代表了世俗的繁华与诱惑,此处用以反衬竹子的高洁与淡泊。

最后,“公子已多林下趣,更看仙吏落银钩”两句,将场景转向了人物活动,通过“公子”这一形象,展现了竹轩不仅是自然美景的所在,也是文人雅士追求闲适生活、品味自然情趣之地。同时,通过“仙吏落银钩”的比喻,进一步强化了竹轩的超凡脱俗之感,暗示了在此处可以找到心灵的归宿和精神的寄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轩及其环境的描绘,展现了竹子的自然之美、高洁之德以及它与文人雅士精神世界的共鸣,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作者介绍
李光

李光
朝代:宋   字:泰发   号:转物老人   籍贯: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   生辰:1078年12月16日[1

李光(1078年12月16日[1] —1159年4月22日),字泰发,一作字泰定,号转物老人。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
猜你喜欢

灵草歌三十九首·其十一天降草

芝草延年寿,五凤结成珍。

六龙堪为匮,七宝善养庚。

玉柱能香美,青泉苦味辛。

万通偏煮汞,天降立制成。

(0)

别弟

十里河桥蔓草青,片帆瞬息短长亭。

不禁又作天涯客,愁睹郊原有鹡鸰。

(0)

复为翰林作

昔年追感泪横流,今日寻思是漫愁。

容易得来容易失,等閒成了等閒休。

皇图本谓儿孙置,白刃番成骨肉雠。

梁汉后唐三世主,九泉相见大悠悠。

(0)

罗刹石

何年遗禹凿,半里大江中。

(0)

才到洪山便跺跟,四方八面不言论。

他家自有眠云志,芦管横吹宇宙喧。

(0)

赠李昉

反观西里盛,世世秉钧衡。

(0)
诗词分类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诗人
董俞 陶弼 梁兰 方千里 刘跂 释行海 王阮 释月涧 李道纯 邹祗谟 王灼 周弼 施枢 夏原吉 黄镇成 林同 王铚 朱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