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秋久不雨,既雨亦纷纷。
气入书帷暖,声从屋瓦闻。
问人疑落霰,出户见行云。
亭午全开霁,青山远可分。
经秋久不雨,既雨亦纷纷。
气入书帷暖,声从屋瓦闻。
问人疑落霰,出户见行云。
亭午全开霁,青山远可分。
这首诗描绘了秋季久旱之后,一场雨水带来的变化与感受。诗人孔平仲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雨后世界的清新与生机。
首句“经秋久不雨”,点明了季节与天气状况,秋天漫长而干燥,没有雨水滋润。接着“既雨亦纷纷”描述了雨水终于降临的情景,虽然带来甘霖,但雨势却显得有些急促和密集。
“气入书帷暖,声从屋瓦闻”两句,通过感官体验,表现了雨后的温暖气息和细微的雨声,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书帷被雨水润湿,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植物的清新味道,屋瓦上滴落的雨珠则发出清脆的声音。
“问人疑落霰,出户见行云”描绘了雨后初晴的景象。诗人询问他人是否下起了霰(小冰粒),可见雨势之大;走出户外,只见天空中飘动着云彩,暗示雨后云层逐渐散去,阳光开始透出。
最后,“亭午全开霁,青山远可分”展示了雨后午时的景象。阳光完全驱散了阴霾,远处的青山在阳光照耀下清晰可见,展现出雨后世界的明媚与宁静。
整首诗通过对雨前、雨中、雨后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与诗人的情感体验,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和审美情趣。
去年秋露下,羁旅逐东征。
今岁春光动,驱驰别上京。
饮中相顾色,送后独归情。
两地无千里,因风数寄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