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姑苏怀古》
《姑苏怀古》全文
唐 / 许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宫馆馀基辍棹过,黍苗无限独悲歌。

荒台麋鹿争新草,空苑凫鹥占浅莎。

吴岫雨来虚槛冷,楚江风急远帆多。

可怜国破忠臣死,日日东流生白波。

(0)
翻译
我停船经过昔日宫殿的遗址,心中满是无尽的哀歌。
荒废的高台上,麋鹿争夺新生的草丛,空荡的园苑中,野鸭占据着浅水莎草。
吴地山间的雨打湿了空荡的栏杆,让人感到阵阵寒意,楚江上的风急促,扬起的帆影重重。
令人惋惜的是,国家衰败之际忠臣逝去,江水日日东流,泛起白色的浪花,仿佛在诉说哀伤。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许浑的《姑苏怀古》。诗中描绘了一片萧瑟与荒凉的景象,反映出诗人对昔日繁华如今已成废墟的感慨。

"宫馆馀基辍棹过"一句,设定了整首诗的氛围。"宫馆"指的是古代的皇宫建筑,而"馀基"则是残留的基础部分,"辍棹"是断裂的车轴,这里用来比喻破败的宫殿,"过"字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更迭。诗人通过这些意象传达了对过去繁华现在荒凉景象的感受。

接下来的"黍苗无限独悲歌"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绪,"黍"是一种野生植物,而"黍苗"则是指那些在废墟中顽强生长的小草。诗人将自己孤独悲凉的心境比作这些无边际的黍苗,借此抒发个人对于往昔历史的哀伤和怀念之情。

第三句"荒台麋鹿争新草,空苑凫鹥占浅莎"则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荒台"指的是废弃的高台或楼阁,而"麋鹿"在这里象征着野性与自由。它们"争新草",表明了即便是在荒凉之地,也有生命力强烈的生灵在争取生存。而"空苑凫鹥占浅莎"则是描绘了一种更为孤寂的景象,"空苑"可能指的是废弃的园林,而"凫鹥"是一种水鸟,它们占据了"浅莎"(浅草或小沙洲),这种情景增添了一份静谧与荒凉。

"吴岫雨来虚槛冷,楚江风急远帆多"一句,则是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吴岫"可能指的是苏州附近的某个地方,而"雨来虚槛冷"则形象地表达了雨季的萧瑟与寒冷。"楚江"泛指长江中游地区,而"风急远帆多"则是对航行者急速离去的描绘,可能暗含着诗人对于时光易逝、世事无常的感慨。

最后一句"可怜国破忠臣死,日日东流生白波"表达了诗人的深切哀思。"国破"指的是国家的覆灭,而"忠臣死"则是对那些为国捐躯的忠诚之士的怀念。"日日东流"象征着时间的不断流逝,而"生白波"可能暗示了历史的遗迹被无情的湮没在时间的洪流中。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荒凉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是一篇充满了历史沧桑感与个人哀思的情感抒发。

作者介绍
许浑

许浑
朝代:唐   字:用晦(一作仲晦)   籍贯: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   生辰:约791~约858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猜你喜欢

满庭芳·其四

秦洞花迷,巫阳梦断,夜来曾到蓝桥。

洞房深处,重许见云翘。

蕙帐残灯耿耿,纱窗外、疏雨萧萧。

双心字,重衾小枕,玉困不胜娇。

寻常,愁夜永,今宵更漏,弹指明朝。

叙深情幽怨,泪裛香绡。

记取于飞厚约,丹山愿、别选安巢。

骖鸾去,青霄路稳,明月共吹箫。

(0)

感皇恩·其一

酒晕衬横波,玉肌香透。轻袅腰肢妒垂柳。

臂宽金钏,且是不干春瘦。捻金双合字,无心绣。

鬒云半堕,金钗欲溜。罗袂残香忍重嗅。

渡江桃叶,肠断为谁招手。倚阑凝望久,眉空斗。

(0)

朝中措·其二

雨馀清镜湛秋容。屏展九华峰。

万里闲云散尽,半规凉月当空。

楼高夜永,凭阑笑语,此际谁同。

端有妙人携手,翛然归路凌风。

(0)

赠逍遥子

身在逍遥境,开庵寓此身。

红尘不到处,白日独閒人。

月满云山夜,花留玉洞春。

坐中无俗客,猿鹤故相亲。

(0)

再和元夕

落梅香影放华灯,快我来寻采若盟。

花醉羽觞金谷酒,莲开蜡炬锦官城。

家家珠翠成群戏,处处笙箫簇队行。

惟有天津桥上月,无人能复记新声。

(0)

赠王典史五首·其三

自从大道裂,教法日益殊。

文学与政事,往往成两途。

簿书吏应俗,佔毕儒诚迂。

二者不相能,世道良可吁。

(0)
诗词分类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诗人
顾野王 张若虚 米友仁 辛延年 程颐 王磐 黄体芳 张红桥 崔曙 饶芝祥 陆世仪 湛方生 赵扩 胡舜陟 窦庠 毛伯温 阎尔梅 刘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