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壑行趋暖,新苗渐得霖。
俗依仁政久,春与县花深。
家学时光大,君恩日照临。
即看徵卓鲁,绝胜贡璆琳。
疏壑行趋暖,新苗渐得霖。
俗依仁政久,春与县花深。
家学时光大,君恩日照临。
即看徵卓鲁,绝胜贡璆琳。
这首诗描绘了秦番禺子芳在明末清初时期的境遇与心境。首句“疏壑行趋暖”以自然景象开篇,暗示着人物内心的温暖与希望。接着,“新苗渐得霖”比喻新生事物在滋润中成长,象征着秦番禺子芳在仁政的庇护下逐渐崭露头角。
“俗依仁政久,春与县花深”两句,通过描述地方风俗因仁政而长久稳定,以及春日与县花的深厚联系,表达了对秦番禺子芳施政效果的认可与赞美。这里的“春与县花深”,不仅指季节与花朵的美丽,更寓意着政治清明与社会和谐的美好景象。
“家学时光大,君恩日照临”则进一步赞扬了秦番禺子芳的家学渊源深厚,以及受到君主恩泽的光辉照耀。这两句不仅体现了个人的成长背景,也彰显了朝廷对其才能的重视与赏识。
最后,“即看徵卓鲁,绝胜贡璆琳”表达了对秦番禺子芳未来成就的期待与肯定。这里“徵卓鲁”和“贡璆琳”分别借用了古代选拔人才的方式,暗示秦番禺子芳将超越前人,展现出卓越的才华与贡献。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秦番禺子芳个人经历与社会环境的描绘,展现了其在仁政下的成长与进步,以及受到朝廷认可与期待的荣耀时刻,充满了对人物的赞美与对未来成就的期许。
斯人好文仍好奇,酒酣索赋西村诗。
解衣为君挥翰日,束书正我朝京时。
吁嗟二人本同里,羃羃馀阴接桑梓。
几乘蜡屐蹋春泥,亦棹兰舟泛秋水。
君家实住小屿西,山田日日催耕犁。
草庐年来卧不住,致身却向黄金台。
当时青紫能拾取,清梦只今成栩栩。
故国遥遮天姥云,谪居同听长淮雨。
凤诏新从天上传,君应早晚能归田。
种柳重寻元亮宅,说稼好诵坡翁篇。
锦囊多诗总如玉,更有遗金买黄犊。
扣角无为长夜歌,挂书莫向旁人读。
予知有计不自谋,砚田禾黍无时收。
何得西村一相遇,烂醉白酒黄鸡秋。
昨夜德星天上掩,山中闻说太丘亡。
可怜幽室重泉闭,无复沧洲嘉兴长。
蕙帐云昏猿鹤怨,萝衣秋冷涧泉伤。
元龙雅望知何在,康乐襟期迥不忘。
青草更闻诗思逸,碧山犹想屐痕香。
未承鸠杖尊桓季,忽听商山没绮黄。
日永苔枝悬宝剑,夜深寒笛起山阳。
每怀载酒寻花径,空忆携琴过草堂。
沙村月黑无人行,猛兽咆哮绕舍鸣。
时来攫取村中犬,突入篱落居人惊。
韩卢乌喙誇疾足,平地宁知罹虎毒。
十家九室无吠声,更恐穿牢噬黄犊。
君不见岑君昔在魏郡时,吠犬不惊足生氂。
又不见九江当年有循吏,群虎渡河俱远避。
方今政美时复平,那得此物来纵横。
谁能驱屏入穷谷,却使驺虞地上行。
泽国鸿雁集,衡门风雨深。
斋居抱行素,恻恻感秋吟。
久怀延陵风,高驾幸过临。
惠然襟期合,孰云旷难寻。
既洁樽中醪,载拂床上琴。
无言一会易,赖写千古心。
忆昔倾盖时,游集多朋簪。
临觞忽不乐,感旧复慨今。
盛时不重来,白发苦相侵。
斯文恐将坠,勖尔道自任。
三江多兰茝,地古饶云林。
跂望信修阻,尚忆金玉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