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德星天上掩,山中闻说太丘亡。
可怜幽室重泉闭,无复沧洲嘉兴长。
蕙帐云昏猿鹤怨,萝衣秋冷涧泉伤。
元龙雅望知何在,康乐襟期迥不忘。
青草更闻诗思逸,碧山犹想屐痕香。
未承鸠杖尊桓季,忽听商山没绮黄。
日永苔枝悬宝剑,夜深寒笛起山阳。
每怀载酒寻花径,空忆携琴过草堂。
昨夜德星天上掩,山中闻说太丘亡。
可怜幽室重泉闭,无复沧洲嘉兴长。
蕙帐云昏猿鹤怨,萝衣秋冷涧泉伤。
元龙雅望知何在,康乐襟期迥不忘。
青草更闻诗思逸,碧山犹想屐痕香。
未承鸠杖尊桓季,忽听商山没绮黄。
日永苔枝悬宝剑,夜深寒笛起山阳。
每怀载酒寻花径,空忆携琴过草堂。
这首挽诗《挽沧洲先生陈景明》由明代诗人赵迪所作,表达了对已故友人陈景明的深切哀悼与怀念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对逝者的追思与缅怀。
首联“昨夜德星天上掩,山中闻说太丘亡”,以“德星”隐喻逝者陈景明的高尚品德,用“掩”字描绘其离世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接着“山中闻说太丘亡”则直接点明了消息的来源与事件的性质,引出了对逝者的哀悼之情。
颔联“可怜幽室重泉闭,无复沧洲嘉兴长”,通过“幽室”、“重泉”等意象,形象地描绘了逝者安息之地的静谧与沉寂,表达了对逝者永远离开人世的惋惜之情。“无复”二字强调了沧洲嘉兴(这里可能指逝者生前的居所或精神寄托之地)的不再,进一步加深了哀痛之感。
颈联“蕙帐云昏猿鹤怨,萝衣秋冷涧泉伤”,运用了“云昏”、“猿鹤怨”、“萝衣秋冷”、“涧泉伤”等意象,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的哀伤气氛,映射出诗人内心的悲痛与哀悼。猿鹤的哀鸣、秋日的寒冷、溪水的悲伤,都是对逝者离去的无声抗议与哀悼。
尾联“元龙雅望知何在,康乐襟期迥不忘”,通过引用历史人物元龙和康乐的典故,表达了对逝者品格与风度的敬仰与怀念,同时也暗示了诗人与逝者之间深厚的情谊。最后两联“青草更闻诗思逸,碧山犹想屐痕香”,则通过想象中的情景,进一步深化了对逝者的怀念,青草的诗意、碧山的屐痕,都成为了诗人记忆中逝者留下的美好印记。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典故,深刻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与怀念,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逝者品格的崇敬。
晓峰高、飞泉如瀑,潜虬鞭驾轩翥。
为他一片韩山石,直到红云天尺五。
想应道、公皆安在来何暮。
金川小渚。
那韶石参天,郡网宜录,为我分南顾。
锦衣画,满袖尚疑香雾。
催人富贵如许。
岭云见说今如砥,凤挟九成迎舞。
烦道甫。
问金镜铁胎,还记开元否。
封词寄与。
但日送河桥,吟消醉拍,载酒满江浒。
几载沧江梦,此夕复经过。
双台双峙如画,空翠滴晴波。
不是先生高节,激起清风千古,汉鼎复如何。
矫首望天际,烟树翠婆娑。
危楼下,数不尽,去帆多。
人人惊肉生髀,却日欲挥戈。
谁识矶边泉石,别有壶中天地,烟雨一青蓑。
自笑亦华发,三叹吊岩阿。
水阁层台,短亭深院,依稀万木笼阴。
飞暑无涯,行云有势,晚来细雨回晴。
庭槐转影,纱厨两两蝉鸣。
幽梦断枕,金猊旋热,兰炷微薰。
堪命俊才俦侣,对华筵坐列,朱履红裙。
檀板轻敲,金樽满泛,纵交畏日西沉。
金丝玉管,间歌喉、时奏清音。
唐虞景,尽陶陶沈醉,且乐升平。
碧眼连车,黄头间座,望断故人何处。
当时胜丽,旧是繁华,都变虏言胡语。
万里衔冤,几年埋恨,仔细向谁分诉。
对南风凝眸,眺神旌、触目泪流如雨。
今幸会,电扫雷驱,云开雾敛,一旦青天重睹。
桃林卧草,华岳嘶风,行迓太平周武。
洗尽腥膻巷陌。
从此追欢,酒坏频举。
任笙箫声里,花朝月夕。
醉中歌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