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寒山坐,淹留三十年。
昨来访亲友,太半入黄泉。
渐减如残烛,长流似逝川。
今朝对孤影,不觉泪双悬。
一向寒山坐,淹留三十年。
昨来访亲友,太半入黄泉。
渐减如残烛,长流似逝川。
今朝对孤影,不觉泪双悬。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在寒冷的山中度过了三十年的孤独生活。"一向寒山坐,淹留三十年"直接表达了诗人长久的隐居生涯,给人以深刻的时间感和空间感。
诗人在"昨来访亲友,太半入黄泉"中透露了一种对世俗生活的无奈与哀伤。黄泉指的是地下,即死者之所在。这里意味着大部分亲朋好友都已经去世,这使得诗人的心情更加凄凉。
接着的"渐减如残烛,长流似逝川"则是对生命和时间流逝的形象描绘。残烛比喻生命的脆弱与即将熄灭,而逝川则象征着岁月无法挽回地流失。
最后,诗人在面对自己的孤独身影时,不禁泪流满面:"今朝对孤影, 不觉泪双悬"。这里表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寂寞与悲凉,以及对逝去年华和生命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亲友离世以及个人衰老的描写,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俗而又不得不面对人生无常的哲学思考。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每个意象都深刻地烘托出诗人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