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人开宅白云中,锦浪桃花有棹通。
好月为留清夜色,直将春水拟明空。
高人开宅白云中,锦浪桃花有棹通。
好月为留清夜色,直将春水拟明空。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隐逸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卷。首句“高人开宅白云中”,以“高人”点出居住者的超凡脱俗,其居所位于白云缭绕之中,既显现出居住环境的幽静高远,也暗示了主人的不凡品味和追求。次句“锦浪桃花有棹通”,通过“锦浪”和“桃花”渲染出一幅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而“有棹通”则暗示着这样的美景可以通过某种方式(如船只)被外界所触及,表达了与世隔绝与外界联系的微妙平衡。
接着,“好月为留清夜色”,月亮以其独有的柔和与明亮,为夜晚增添了一份宁静与美好,仿佛特意留下来为这静谧的夜晚增色添彩。最后,“直将春水拟明空”,将春水的清澈与天空的明净相比较,强调了水体的纯净与广阔,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由、纯净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充满了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之情。
出关数百里,渡河日八九。
小者不知名,大者此其右。
发源自东北,汨汨西南走。
清流可濯缨,浊或泥数斗。
荡溢起波涛,触石声如吼。
汎滥过平沙,汪洋十馀亩。
闻道枸柳河,水坚八月后。
今年天亦寒,所遇何独否。
独木一扁舟,三人亦可受。
篙使横索钱,安能落吾手。
浅濑褰裳衣,呀坑没马首。
登岸乃独悲,鱼鳖几为友。
西风乾木叶,原野变颜色。
征人别所知,去去燕山北。
省觐亦其常,我独何偪仄。
春明发故园,秋乃辞京国。
岂曰哭穷途,蹭蹬至此极。
亦以走边庭,徒旅不可得。
羽箭逐庄头,腰刀随戍卒。
浑脱取其温,驽骀借其力。
冰霜不畏寒,崎岖亦可出。
纵复隔关山,凌风有羽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