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思秘阁贤郎样,一似梅花带竹枝。
每到君边作梅想,却来梅下读君诗。
崇奎堂暖春风候,射的山寒夜雪时。
安得居游君共我,梅花三友说心期。
寻思秘阁贤郎样,一似梅花带竹枝。
每到君边作梅想,却来梅下读君诗。
崇奎堂暖春风候,射的山寒夜雪时。
安得居游君共我,梅花三友说心期。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洵所作,名为《梅花树下读高兄诗》。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深厚的友情和对自然美景的赞赏。
"寻思秘阁贤郎样,一似梅花带竹枝。" 这两句描绘了梅花的形象,梅花与贤良之士相比,都是高洁脱俗。而"一似梅花带竹枝"则表明梅花不仅自身美好,而且能与周围的竹子相互映衬,增添风雅。
"每到君边作梅想,却来梅下读君诗。" 这两句展现了作者与高兄之间的情谊,每当想到朋友,就会在心中描绘出梅花的景象,并在梅花之下阅读朋友的诗篇,共享文学的美好。
"崇奎堂暖春风候,射的山寒夜雪时。" 这两句则描写了作者在不同的季节条件下对梅花的观察和感受。在温暖的春日里,在崇奎堂中感受着春风;而到了寒冷的夜晚,即便是大雪纷飞,也能感受到梅花的独特韵味。
"安得居游君共我,梅花三友说心期。"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希望与高兄共同居住或旅行,并以梅花为话题,探讨人生和情谊。这里的“梅花三友”指的是梅、竹、兰,它们象征着君子之交,清洁、高雅而不凡。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写,不仅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传递了深厚的情谊和对高尚人格的赞美。
有子悲风木,饥驱到北平。
移家聊远道,就食怅馀生。
载主亲封箧,栖神宛倚衡。
同车频险阻,共命判幽明。
渡水潜相唤,登山恐或惊。
崎岖轮易折,觳速马难行。
揽袖看孙哭,烹茶有妇迎。
为言官道近,齐说郡侯清。
地绕冈峦势,人多弦诵声。
疏花开小院,斜日下高城。
聚似萍波泛,来当麦浪晴。
黄泉谁问路,白发独添茎。
每忆黔娄被,徒怜考叔羹。
萧条愁官馆,何日送归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