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王蓉洲丈藏宋拓麻姑仙坛记》
《题王蓉洲丈藏宋拓麻姑仙坛记》全文
清 / 翁同和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颜公真书变小篆,穷极开阖含刚柔。

仙坛大字传本少,而此细楷尤难求。

子固作诗叹小缺,后先著录陆与欧。

春雷轰残吏橐去,纵有妙迹谁能收。

西台嗜书得颜髓,获此片楮珍琳璆。

较量铢黍妙分布,刻画丝发烦雕锼。

纤纤旁舒蚊脚趡,落落外裹虿尾钩。

横空真气不易到,不独波磔中锋遒。

南城图经今寂寞,遣坛半圮杉松稠。

元宗好奇感神迹,天宝五载开灵湫。

是时东京盛罗绮,云窗雾阁通绸缪。

骊龙已睡猿鹤叹,文字虽好江山愁。

麻源水深不可涉,丹霞洞壑卧且修。

公书此碑亦何意,会知日月如奔流。

蓬莱方丈弹指变,惟有忠孝垂千秋。

小斋夜寒烛花灺,摩挲翠琬春云浮。

容翁已矣猿叟去,墨绿聚散波中沤。

欲题此诗三叹息,公乎千载真悠悠。

(0)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翁同龢所作的《题王蓉洲丈藏宋拓麻姑仙坛记》,他以书法艺术为主题,赞美了颜真卿的小篆和细楷作品。诗人感叹颜公的书法技艺高超,尤其是他的小篆和细楷难以寻觅。他提到颜真卿的诗作中也表达了对书法缺失的感慨,而陆游和欧阳修也有相关记载。诗人接着描述了颜书的魅力,如精细的布局和生动的笔触,以及其蕴含的真气和力度。他还提到了碑刻的历史背景,以及当时的社会风貌,暗示了书法艺术与时代变迁的关系。

诗中还提及了王蓉洲收藏的宋拓《麻姑仙坛记》拓本,这是珍贵的艺术品,翁同龢在寒冷的夜晚摩挲着它,感受到其中的韵味。他感慨时光荏苒,忠孝精神永存,同时对颜公的书法艺术表示了深深的敬仰和惋惜。整首诗充满了对书法艺术的欣赏和对历史的沉思。

作者介绍

翁同和
朝代:清

实指“翁同龢”,(1830—1904)清江苏常熟人,字叔平,晚号瓶庵居士,又号松禅。翁心存子。咸丰六年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同光两朝皆为帝师。历内阁学士、左都御史、刑、工部尚书,官至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参机务。中日战争时,与李鸿藻主战。和议起,力争改约稿。戊戌间以赞助新政罢官革职,交地方官严加管束。卒于家。宣统元年复原官。工书法,著有《瓶庐诗文稿》、《翁文恭公日记》
猜你喜欢

代别张宪

泽国春强半,余寒燕子飞。
绝知悬榻久,故作买舟归。
岁月空荒老,行藏有是非。
功名游戏尔,此意尚依稀。

(0)

代秦干上刑部张尚书

畴昔持衡水鉴清,议刑今去刻为明。
坐令几阁文书静,驯致斋居狱讼平。
疏阔汉朝新禁网,风流廷尉旧家声。
哀穷悼屈心如砥,应笑张汤有重轻。

(0)

读亲征诏

君王神武不恬兵,气讋中原一扫平。
可笑西江喜归客,便装行橐待还京。

(0)

古有採鞠茱萸篇而无一语及渊明长房旧事鞠茱

红尘着脚双鬓斑,折腰五斗真作难。
巾车一去不复还,归卧柴桑紫翠间。
东篱悠然见南山,欲辩忘言心自闲。

(0)

归涂春晚

点点更筹清夜徂,昏昏乡月琐窗虚。
梦回忽听狂风雨,明日前村花更疏。

(0)

甲申岁作

急雨来排难,余蒸顿解严,时蜩鸣露柳,客燕度风帘。
屈指秋无几,安心气自恬。
夜凉都不寐,落月莹虚檐。

(0)
诗词分类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诗人
叶衡 许询 彭启丰 郑谦 刘统勋 徐贤妃 吕公著 萧翼 任华 伯夷 崔旭 张建封 陈敬宗 联元 刘皂 李从周 张翰 李世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