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庭花月薄寒天。榻绕茶烟。帘卷炉烟。
花曾相识月曾怜。花也无言。月也无言。
几时剪烛话缠绵。诗擘云笺。琴拨鹍弦。
何堪明镜舞孤鸾。镜自团圆。人不团圆。
一庭花月薄寒天。榻绕茶烟。帘卷炉烟。
花曾相识月曾怜。花也无言。月也无言。
几时剪烛话缠绵。诗擘云笺。琴拨鹍弦。
何堪明镜舞孤鸾。镜自团圆。人不团圆。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忧郁的画面。"一庭花月薄寒天"开篇即以庭院中盛开的花朵和明亮的月光映照在微凉的夜空,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榻绕茶烟,帘卷炉烟"进一步描绘了室内的情景,榻边缭绕着淡淡的茶香,炉火燃烧的轻烟透过帘幕,暗示着主人的闲适与孤独。
"花曾相识月曾怜"表达了词人对花月的深深情感,似乎它们能理解词人的内心世界。接下来的"花也无言,月也无言"则通过花月的沉默,传达出词人内心的寂寞和无奈。"几时剪烛话缠绵"暗示着词人渴望与人共度温馨时光,但现实中却只能独自面对。
"诗擘云笺,琴拨鹍弦"描绘了词人在寂静夜晚的自我慰藉,通过写诗抚琴来排遣孤独。然而,"何堪明镜舞孤鸾"一句揭示了更深的哀愁,镜子虽能反映团圆,但人却无法如镜般完整,表达了词人对团圆的向往与现实的落差。
最后,"镜自团圆,人不团圆"直抒胸臆,以镜子的圆满反衬人的孤独,形成强烈对比,凸显了词人深深的离愁别绪。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借景抒情,表达人生孤寂与期盼的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