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雁哀哀背朔方,馀霞倒影画潇湘。
长汀细草愁春浪,古渡寒花倚夕阳。
鬼树夜分千炬火,渔舟朝卷一蓬霜。
侬家本是持竿者,为爱明时入帝乡。
鸿雁哀哀背朔方,馀霞倒影画潇湘。
长汀细草愁春浪,古渡寒花倚夕阳。
鬼树夜分千炬火,渔舟朝卷一蓬霜。
侬家本是持竿者,为爱明时入帝乡。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在湘江之滨的感慨与怀念。开篇"鸿雁哀哀背朔方,馀霞倒影画潇湘"中的"鸿雁"指大雁,春秋时分飞越边塞,引发诗人对远方的思念;"馀霞倒影画潇湘"则是通过水面倒映的晚霞来描绘湘江之美,同时也反映出诗人的心情如同这变幻的云霞一般。
接着"长汀细草愁春浪,古渡寒花倚夕阳"中,"长汀细草"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而"愁春浪"则是诗人对即将过去的春天感到忧伤;"古渡"指的是古老的渡口,是历史的见证;"寒花倚夕阳"描绘了一幅冷清孤寂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的凄凉情怀。
第三句"鬼树夜分千炬火,渔舟朝卷一蓬霜"中的"鬼树"可能是形容夜晚树木的阴森,而"夜分千炬火"则是对夜晚景象的描写;"渔舟"指的是渔人(打鱼的人)的小船,"朝卷一蓬霜"则表明了清晨的寒冷和简陋。
最后两句"侬家本是持竿者,為愛明時入帝鄉"中,"侬家"自指诗人自己,"本是持竿者"意味着诗人原本是一个普通的渔夫;"为爱明时入帝乡"则表达了诗人因为对光明时代的向往而进入了皇家的世界,即成为了一名士人。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某种不满和超脱。在这里,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象交织,形成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